拓宽致富路 打赢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8-11-25来源:
穿过铁路桥,在通往红旗农场唯一的公路旁,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两排醒目的大字——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
红旗农场距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府阿图什市30公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型团场。
由于山区占总面积比例达90%以上,克州也被称为“万山之州”。红旗农场虽然距离阿图什市只有30公里,但由于交通闭塞、土地盐碱化严重、人多地少,生活在这里的职工群众常年徘徊在贫困线上。
“我们要在2018年消除贫困人口,到2019年摘掉贫困团场的‘帽子’。”9月22日,在红旗农场副场长丁四安的办公室里,这位在扶贫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扶贫人”表达出的信心,着实让记者惊讶。
丁四安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3年前,红旗农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382户1742人。在过去2年里,红旗农场已经实现了355户1615人脱贫,只要2018年计划脱贫的27户127人能顺利脱贫,红旗农场的脱贫攻坚战就取得了初步胜利。
“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大部分贫困人口已经趟过了国家的贫困线,但是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样的成果只是初步的,是不稳固的。”丁四安告诉记者,“脱贫之后怎么稳住,稳住之后怎么致富,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
丁四安所说的挑战很大程度来自于红旗农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耕地面积。红旗农场拥有农用地面积不足2.4万亩,人口却达到了4000人,人均占有农用地只有5亩多。这里的职工群众想依靠种植业致富难度很大。
“以五连为例,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3.1亩,除了部分青壮年外出在周边建筑工地打工以外,靠土地吃饭的职工群众年均收入较低,虽然大部分在贫困线以上,但是经济基础薄弱,返贫几率很大。”丁四安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技术和门路,导致大部分职工群众致富的信心不足。
为帮助大家树立致富的信心,红旗农场大力扶持有能力、有想法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致富,年仅23岁的喀米力江·图尔荪就是其中之一。
“3年前,我还是贫困户,在农场的帮助下,我贷款承包了团场边上的一个砂石料厂,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我的砂石料厂常年在五连招收工人,工人的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乡亲愿意走出连队打工致富了。”喀米力江·图尔荪说。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个个脱贫“明星”脱颖而出。
2018 年,红旗农场贫困户信息月月更新,实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做到不落一人、精准施策。对有养殖特长的贫困户,团场发放无息贷款给他们发展养殖业;对有务工能力的贫困户,引导他们到兵团草湖产业园、农场社区等地转移就业;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积极衔接纳入惠民政策范围,对他们实施医疗救助,享受医保服务。与此同时,红旗农场积极推动产业脱贫,投资1200万元兴建“双创”基地,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可靠平台。
能人带动,政策加力,帮扶给力。今天的红旗农场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职工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双创”基地不断发挥作用,职工群众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宽;连队党组织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成为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一个富裕的兵团团场正在“万山之州”崛起。
来源:叶尔羌报3400期
责任编辑:葛峻峰
红旗农场距离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府阿图什市30公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型团场。
由于山区占总面积比例达90%以上,克州也被称为“万山之州”。红旗农场虽然距离阿图什市只有30公里,但由于交通闭塞、土地盐碱化严重、人多地少,生活在这里的职工群众常年徘徊在贫困线上。
“我们要在2018年消除贫困人口,到2019年摘掉贫困团场的‘帽子’。”9月22日,在红旗农场副场长丁四安的办公室里,这位在扶贫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扶贫人”表达出的信心,着实让记者惊讶。
丁四安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来。3年前,红旗农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382户1742人。在过去2年里,红旗农场已经实现了355户1615人脱贫,只要2018年计划脱贫的27户127人能顺利脱贫,红旗农场的脱贫攻坚战就取得了初步胜利。
“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的大部分贫困人口已经趟过了国家的贫困线,但是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样的成果只是初步的,是不稳固的。”丁四安告诉记者,“脱贫之后怎么稳住,稳住之后怎么致富,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
丁四安所说的挑战很大程度来自于红旗农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耕地面积。红旗农场拥有农用地面积不足2.4万亩,人口却达到了4000人,人均占有农用地只有5亩多。这里的职工群众想依靠种植业致富难度很大。
“以五连为例,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3.1亩,除了部分青壮年外出在周边建筑工地打工以外,靠土地吃饭的职工群众年均收入较低,虽然大部分在贫困线以上,但是经济基础薄弱,返贫几率很大。”丁四安告诉记者,由于没有技术和门路,导致大部分职工群众致富的信心不足。
为帮助大家树立致富的信心,红旗农场大力扶持有能力、有想法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致富,年仅23岁的喀米力江·图尔荪就是其中之一。
“3年前,我还是贫困户,在农场的帮助下,我贷款承包了团场边上的一个砂石料厂,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今,我的砂石料厂常年在五连招收工人,工人的月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越来越多的乡亲愿意走出连队打工致富了。”喀米力江·图尔荪说。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一个个脱贫“明星”脱颖而出。
2018 年,红旗农场贫困户信息月月更新,实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做到不落一人、精准施策。对有养殖特长的贫困户,团场发放无息贷款给他们发展养殖业;对有务工能力的贫困户,引导他们到兵团草湖产业园、农场社区等地转移就业;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积极衔接纳入惠民政策范围,对他们实施医疗救助,享受医保服务。与此同时,红旗农场积极推动产业脱贫,投资1200万元兴建“双创”基地,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可靠平台。
能人带动,政策加力,帮扶给力。今天的红旗农场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职工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双创”基地不断发挥作用,职工群众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宽;连队党组织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成为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一个富裕的兵团团场正在“万山之州”崛起。
来源:叶尔羌报3400期
责任编辑:葛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