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张富清妻子孙玉兰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4-04-20 16:57: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李乾红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孙玉兰是时代楷模荣誉获得者张富清老人的遗孀,今年89岁,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马畅镇双庙村。1955年元旦和张富清结婚。老英雄张富清能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和孙玉兰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地支持、付出是分不开的。
  张富清曾在四十一团草湖镇工作和战斗过一年时间。他的故事感人肺腑,他身后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支持的妻子孙玉兰的事迹也同样感人。她用女性的韧性和坚强,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让丈夫心无旁骛地为老百姓谋福利。
  透过历史的帷幕,我们去追寻孙玉兰支持丈夫工作的足迹。
  孙玉兰嫁给张富清时是村妇联副主任,为了跟随丈夫的脚步,她辞去了职务,毫无怨言地陪伴丈夫来到贫穷落后的来凤县供销社工作。
  这一辈子,孙玉兰跟着张富清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结婚前,张富清曾征求孙玉兰的意见,问她愿不愿意跟他去来凤县,孙玉兰毫不犹豫地说:“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几十年来,尽管生活过得很艰难,但孙玉兰从不拖丈夫的后腿。对于丈夫的工作,她是全力支持。
  1960年底,张富清主导在三胡区石桥麻坑洞修建拦水坝,在麻坑湾半山腰上修建引水渠,孙玉兰从没有因为丈夫是修渠总指挥就躲避义务劳动,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往半山腰背石灰、沙子。
  1961年6月,正值国家精简机构,裁减公职人员。为推动这项牵扯个人切身利益的工作,张富清做出了艰难的选择,让不在裁减名单里的妻子孙玉兰下了岗。由于孙玉兰的带头作用,单位的裁减工作得以快速推开。
  孙玉兰起初也是想不通,但看到丈夫为了这项工作焦急的样子,她含泪辞去了供销社的工作。没有了工作,缺少了工资,家里孩子又多,不得不节衣缩食,勉强度日。
  1963年,失去“铁饭碗”的孙玉兰学会裁缝手艺,加入了三胡手工联社,按件计酬,获得微薄工资,贴补家用。
  1964年8月,孙玉兰来到丈夫所在的三胡区狮子桥水电站参加义务劳动。在工地的厨房帮忙时,她看到油壶已见底,想到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工人吃着没油水的饭菜,心里不是十分滋味。于是,她把家中积攒了两年的两斤清油拿到工地上,让工人们吃上有油水的饭菜,有力气干活。
  1971年冬天,孙玉兰把省吃俭用的钱,给小儿子张建全买了一件新棉衣。在回家的路上,路过邻居滕祥云家时,听到屋内有孩子的哭声。进门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没有棉衣,冻得直哭。孙玉兰当即做出决定,把还没有焐热的新棉衣送给了滕祥云的孩子。
  从1959年到1979年的21年间,张富清忙于工作无暇顾家的日子里,4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靠孙玉兰一人张罗。
  在孙玉兰的教育和影响下,几个孩子特别懂事,学习也很用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工作后也成了单位的骨干。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老英雄张富清长年累月不在家,孙玉兰又当爹又当妈,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现在,孙玉兰已经89岁,几个孩子轮流照顾她。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在几十年的生活中,孙玉兰在当好贤内助的同时,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到了晚年,她也享受到孩子们反哺给她和丈夫的关照。这都是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懂得感恩、知道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