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加快智能化技改 实现数字化转型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纺织服装产业

发布时间:2024-12-16 12:28: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哈尼克孜·哪斯尔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12月10日,记者走进图木舒克市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纺纱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多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如今,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凸显,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从田间到车间
一朵棉花的“华丽转身”
  棉花产业是师市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
  作为全疆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师市持续巩固棉花产业优势地位,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两手抓,依靠得天独厚的土地和光热资源优势、科技加持,以及高效的种植管理技术,实现棉花量稳质升。
  依托100多万亩的优质棉花种植基地以及周边县市棉花资源,师市大力发展纺纱、织布、印染、服装等下游产业,延伸做强棉花产业链。在优质原材料的吸引下,前海棉纺织、扬子江纺织、冠图纺织、玉帛纺织……一批批纺织项目落地见效。
  生产线飞速运转……12月10日,新疆扬子江纺织有限公司的气流纺织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
  新疆扬子江纺织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落户达坂山工业园,项目按照“边建设边投产”模式跑出项目投产见效加速度,总投资11.5亿元,建设50万锭纺纱、1100台喷气织机及10000吨原料加工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20万锭气流纺和352台喷气织机的目标。
  当日,新疆玉帛针织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台台排列整齐的织袜机高速运转,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加工生产,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新疆玉帛针织有限公司是师市2023年招商引资企业之一,从事雪地袜及一体裤生产销售,项目总投资1.3亿元,规模建设1000台织袜机及附属设备。年产值1.3亿元以上,税收200万元,可带动周边群众500余人就业。
  如今,师市纺织服装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链条,涵盖化学纤维、纺纱、织造、印染、服装服饰、产业用纺织品等生产领域。
科技创新引领
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高质量纺织品,科技创新是关键。
  近年来,师市一批勇于创新的纺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棉花加工“由量向质”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图木舒克市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技术改造、增购设备,建设7万锭环锭纺项目。该项目为前海棉纺织装上“智慧大脑”,全数字化全自动化的纺纱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公司董事长许超介绍,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1—10月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第四季度计划完成营业收入4.7亿元,生产棉纱3870吨,产值7775.99万元,销售棉纱3345吨。
  作为师市辖区国有控股纺织企业,图木舒克市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立足优质“前海”牌棉花资源,紧跟师市资源转换战略,一二三产联动,锚定产业链发展趋势,生产40—60支普梳纱、精梳纱和10—40支气流纺纱等产品,不断在精细化产业链上深耕细作,通过创新驱动,生产经营再创新高,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许超说:“自2006年企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克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季节用工难等问题,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稳定产品质量,企业积极探索并实践智能化纺织生产新模式,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产销两旺。”
  目前,师市的棉纺企业集团大多采用了国内外一流的环锭纺、气流纺、涡流纺等纺机设备和全自动化的纺纱生产线,构建了从原料处理、纺纱、织造到后整理全链条的数字化生产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准监控、智能调度与高效协同,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近年来,师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实抓细,加快推进织布、混纺、印染项目建设,大力攻坚“550万锭+”纺纱和2万台织布机项目,建成从一朵棉到一根纱再到织布、印染、成衣的完整产业链条,逐步建立以纺纱为龙头、织布为纽带、服装为先导、市场为目标、服务为保障的优质高端纺织服装产业链,打造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上用心用情用力,努力让上中下游企业“合”在一起,向纺织服装产业链要效益、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