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生态美 百姓富 乡村振兴为四十八团河东镇发展绘蓝图
发布时间:2023-01-28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2年,四十八团河东镇立足区位优势,紧扣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新的机制路径,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职工群众富裕富足,不断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过去,房子小小的,还是水泥地。”
团镇五连群众杨阿妮蹲下身,拿起扫把,轻轻地打扫着铺了没多久的地板砖。
“如今,地板‘亮得像镜子’。”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各族职工群众红火的日子里。2009年,刚来到五连的杨阿妮收入不高,家里条件不好,还要抚养两个孩子,生活捉襟见肘。如今,她在五连生活了14年,亲眼见证了连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说:“现在我的子女都参加工作了,再也不用为他们操心;我家枣园里的枣树长大了,每年收入还可以,也不为生活发愁。我的心情每天都很好,经常拍抖音记录自己的生活。我还经常参加连队的文体活动……生活在五连,真的很幸福!”
谈起对新一年的期待,杨阿妮计划满满:“再过3年我就退休了。退休之前,我想把儿子的婚事给操办好。退休之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旅游,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各族职工群众乐享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里。走进五连,整齐有序的住房、干净宽敞的街道,展现出一幅幸福生活的美丽图景。
近年来,团镇通过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空闲土地和补植原有老林带,2022年连队新增绿化面积8亩,补植绿化树苗1100余株;全面开展“厕所革命”,改造水冲式户厕104户,建设集中式管网处理系统,极大改善了生活环境,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为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近几年,团镇进一步打造花园式连队,种植各类花卉,推进垃圾分类,组织职工群众积极参加美丽庭院评比活动,促进幸福连队建设。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美丽庭院建设,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五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于元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临近春节,1月15日一大早就有农户来到图木舒克市新润农民专业合作社,咨询加入合作社的相关事宜。2022年,合作社新建4个养殖棚、2个保育棚,养殖羊900只。通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合作社可容纳2800只羊,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进一步带动职工群众增收。
张碧文是该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当地有名的养羊能手。“我们与招商引资进来的兴旺公司合作,引进新型的养殖方式。今年,师市党委出台的畜牧业补贴政策,对我们的帮助很大。目前已收到第一部分补贴72万元。”张碧文说,团镇还为职工群众办理专项贷款和补贴,提振职工群众参与畜牧养殖的热情。合作社要走特色生态养殖路,规模化养殖也能带动周边的种植业发展,解决职工群众就业问题。
来自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乌塘村村民努尔麦麦提·吾守尔成为了第一批受益的群众,过去靠打零工一年只有2万元收入。当记者问他加入合作社的收入时,他满眼笑意地说:“在羊场一个月有3000元,家里还有7亩麦子地,加起来全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团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的发展模式,推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紧扣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目标,精心谋划,科学规划,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增动力。
团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袁火霞表示:“近年来,团镇依托红枣优势资源,高质量推动5.8万亩红枣标准园建设,完成1万吨红枣期货交割库的建设;引进红枣加工合作社,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引进茂丰源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新建230座日光温室1000亩,进行蔬菜种植;在畜牧业发展方面,积极发展规模化养殖,在全团范围内推广林下养殖的成功经验,让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