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领导之窗>团场(镇)>四十九团海安镇>团场信息

四十九团海安镇——乡村振兴靠发展 奏响经济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4-05-17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公园里,职工群众唱着歌、跳起舞;会议室里,法治大讲堂已开讲;田间地头,“五好条田”边角可见……5月10日,走进四十九团海安镇,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 

  奋斗可铸奇迹,梦想终能成真。近年来,团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主动融入三师图木舒克市发展布局,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产业强团”战略,以钉钉子精神,稳中求进,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了党建大提升、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 

  2023年,团镇棉花全面积推行“干播湿出”,完成师市下达粮食种植任务,小麦单产741公斤,全师第三;玉米单产1244公斤,大豆单产461公斤,全师第一……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现代农业唱响发展主旋律 

  近年来,团镇不断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五好条田”建设,狠抓农田提质改造,深挖粮食增产潜能,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粮食生产连续增产丰收。2023年,团镇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68万亩,总产量2.46万余吨,完成率111.1%;种植棉花10.8万亩,完成籽棉总产5770万公斤。 

  在十三连职工卡生·肉孜的棉花地里,他一边查看棉花的长势一边说:“种植棉花,种子有保障、技术有保障,政府还给予政策保障。我们只管放心种,没有问题!” 

  随着耕种技术的不断提高,棉花耕种的收益越来越高,2023年棉花全面积推行“干播湿出”,棉花地土壤、水源、肥力得到了高效利用,再加上科学精细的耕种与田间管理,让卡生·肉孜的棉花喜获丰收。 

  二连职工林新党承包了200亩苹果园,从果树管理到成熟采摘,政策扶持、技术支持、销售保障各环节使得他的苹果“香飘四方”。 

  2023年,团镇果园面积达4.4万亩,果品总产量达5.68万吨,苹果、红枣、香梨种植声名远扬,林果业成为团镇农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畜牧养殖业让发展驶入快车道 

  走进一连职工张会霞的养殖圈内,笔者看到圈舍干净整洁,小羊正在悠闲地吃着饲料。养殖小区的建成,不仅便捷了养殖户、改善了养殖与生活环境,也为团镇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提供了“硬条件”。 

  “养殖小区建成后,我就把羊都放到这里进行系统养殖,这也是我们养殖户的‘福利’。”张会霞高兴地说。 

  为加快畜牧产业发展进程,团镇加强养殖小区、万头牛养殖基地建设,引进图木舒克图坤养殖有限公司、图木舒克市润丰渔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着力打造畜牧产业集群,以规模化养殖为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团镇畜禽存栏4.1126万头(只)。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团镇经济产值,也协同带动了饲草种植、幼苗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 

特色产业奏响发展增收曲 

  在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温室蔬菜水果、林下养殖、花卉培养、羊肚菌种植、甘草种植等特色产业似“雨后春笋”,为团镇经济发展增添多抹“亮色”。团镇依托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持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融合,采用“政府+合作社+职工群众”运作模式,以利益联结带动职工群众持续增收。利用大棚种植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培养乡土人才增加特色产业技术支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拓展,以形式多样的手段用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2023年,团镇中草药(甘草)种植面积1.557万亩,辣椒种植面积3218亩,新建温室大棚46座,西梅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933.7亩。 

  作为一个农业重点发展团镇,调结构、强产业、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是团镇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团镇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创特色”的发展思路,走高度融合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带领职工增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提升幸福指数。团镇党委书记、政委孙浩说:“团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和师市党委工作部署,凝聚起谋事‘一盘棋’、干事‘一股劲’、成事‘一条心’的强大合力,坚持新发展理念、迈进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开创‘经济强团、文化兴团、生态富团’新局面,竭力打造文明、绿色、美丽、幸福、和谐团镇。” 

  如今的团镇,正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阔步向前,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