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领导之窗>团场(镇)>五十四团兴安镇>团场信息

沙漠金豆迎丰收 产业振兴绘新图

发布时间:2025-11-06来源:

  金色豆浪映秋阳,五十四团兴安镇的田野上,丰收的欢歌随着油莎豆收获机的轰鸣声唱响。秋分时节,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五十四团兴安镇,迎来了一年中最喜悦的时刻。万亩油莎豆种植基地里,多台收获机正同步作业,一颗颗饱满的金色豆粒从沙土中跃出,映照着种植户脸上灿烂的笑容。
  “这豆子可是我们沙漠里的‘金豆子’!”正在晾晒油莎豆的种植户杜喜才抓起一把刚收获的油莎豆,满脸喜悦地说,“今年亩产比去年高了100公斤,按现在市场价,每亩能多赚500多元呢!”
  沙漠奇迹,从“沙窝求生”到“沙里刨金”。
  谁能想到,这片丰收的土地,几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五十四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曾经土地沙化严重,肥力不足。
  转机出现在2017年。团镇立足土地盐碱化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低、全年干旱少雨的现实条件,开始规模种植耐旱耐盐碱的油莎豆。
  万事开头难。最初试种时,职工们缺技术、不懂管理,心里直打鼓:“种小麦颗粒无收,这油莎豆,行吗?”然而,就是这颗看似普通的小豆子,硬生生将昔日平均亩产200公斤的沙土地,改造成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的丰饶沃土。
  科技赋能,机械化种植助力产业腾飞。
  今年的丰收,不仅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更离不开科技赋能和机械化作业。油莎豆收获机的投入使用,大幅提升了采收效率,减少了果实损耗。团镇还推行“冬小麦+油莎豆”两年三熟轮作模式,把作物秸秆、根须作为肥料,提升土壤肥力。
  “我们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一直到收获,每一步都有专业人员指导。”种植户索法增感慨道,这不仅提高了种植技术,也让大家对油莎豆的种植前景充满信心。
  团镇加强对油莎豆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加持下,油莎豆亩产量节节攀升。随着种植技术逐渐成熟,五十四团油莎豆平均亩产从最初的100公斤增加到600公斤以上。
  产业链延伸,小豆子成为多元发展的“金钥匙”。
  油莎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金豆豆”。在五十四团内,一座占地1800余亩的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傲然矗立。通过招商引资,团镇已成功引进十余家油莎豆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农机装备制造—精深加工—饲料加工—特色养殖—有机肥加工—培肥地力”的油莎豆标准化生产模式。
  “一颗豆子从里到外都能‘吃干榨净’。”五十四团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岳同光说。油莎豆的茎叶是上乘的饲草料;果实可生食、炒食、榨油;榨过油的饼粕可加工成糕点,也可提取优质淀粉。
  目前,产业园已研发出油莎豆油、豆浆、啤酒、白酒、饼干等10余种产品,其中油莎豆豆粉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前景广阔,油莎豆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今年8月,五十四团兴安镇商业街灯火璀璨,“绿洲金豆共发展 嗨啤一夏在兴安”油莎豆文化啤酒美食系列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动中油莎豆展销区各色商品琳琅满目,油莎豆食用油、精酿啤酒、代餐粉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集中亮相。
  9月9日至10日,新疆第四届油莎豆产业发展论坛暨技术成果发布会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成功举办。活动现场,五十四团兴安镇集中发布成果,涵盖企业标准、成果专利、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新产品展示四个板块,其中企业标准5项、申请成果专利18项。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油莎豆产业已从“试验种植”迈向“规模化发展”。
  秋分的阳光下,金色的豆粒闪烁着光芒。从沙漠到绿洲,从“沙豆”到“金豆”,五十四团兴安镇正以油莎豆为笔,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