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紧盯特色产业 做强城镇经济

发布时间:2022-10-17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五十团夏河镇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叶尔羌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带,距图木舒克市12公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团镇党委重点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以连队和合作社为龙头带动职工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图为 挑选冬枣。 姑再奴·沙吾提 摄
图为 建镇揭牌仪式(资料图片)。 蔡延斌 摄
科学养殖 产业化发展新引擎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新圈舍又宽敞又明亮,容易喂养、打扫,太省事儿啦。”10月8日9时,艾沙·热合曼和他弟弟来到五十团夏河镇六连集中养殖区喂养牲畜。
  宽敞的圈舍空间布局合理,艾沙·热合曼他们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喂养工作。

图为 规模化养殖“夏河羊”。姑再奴·沙吾提 摄
  “这个羊圈,我每天都来打扫。去年没搬进新圈的时候,四个人半天都干不完,今年搬进新圈,一个人一个小时就能全干完。”艾沙·热合曼一边给牲畜添水一边对记者说。
  艾沙·热合曼是连队的养殖大户。以前,他家里低矮的圈舍养殖,成本很高,扩大规模难度大。听说连队要建造可以容纳400只羊的标准化圈舍统一养殖区后,艾沙·热合曼积极报名,第一时间找到连队“两委”成员申请入驻养殖区,建造了这座可以容纳400只羊的标准化圈舍。
  据悉,六连集中养殖区共有16座圈舍,全是由连队养殖户按照统一标准投建完成,配备了统一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2021年,针对连队养殖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团镇党委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先后调研14次,规划建设标准化养殖区12个。施行以“政府支持、群众参与,民建公助、建管并重”机制,实行养殖圈舍由职工群众自筹资金,按照要求自主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的选址、设施农用地手续的办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由团镇投资建设的办法,累计建成185座标准化圈舍,拓宽了养殖户的增收致富路。
  “现在新圈里有87只羊,后面陆续把100只羊迁进来。一年能挣10万元,我很满意。”艾沙·热合曼高兴地说。
  同向发力,抱团取暖。团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整合“小而散”形成“规模化”,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杜永红是连队养殖合作社社长,目前包括艾沙·热合曼在内的16个社员,全部在连队集中养殖区建起了标准化圈舍。
  “合作社实行科学养殖,统一喂养、统一饲料、统一管理,而且规模大,买的羊多,价格自然低。”杜永红说起成立合作社的好处。
  据了解,团镇成立图木舒克市夏河羊养殖专业合作联合社1个,畜牧养殖合作社14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小区新增畜牧养殖合作社4个。为提振群众养殖信心,团镇还办理专项贷款和补贴,共计申报贷款7000余万元,现已放贷款2300.7万元,购买牛羊2565头(只)。
  六连党支部书记兰川告诉记者,团镇党委高度重视规模化养殖工作,群众建造标准化圈舍每平米补贴100元,合计6万元。同时,还为养殖户申请贴息贷款,最高10万元。利用贷款购买牲畜,养殖户的压力大大减轻了。接下来,连队党支部将持续做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更多职工群众加入养殖合作社,实现“一连一品”,带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团镇牲畜存栏6.26万头(只),同比增长33%;出栏5.45万头(只),同比增长12%。今年,团镇可建成200座圈舍,实现年末牲畜存栏总规模10万头(只)以上。
特色种植 因地制宜谋发展
  这几年,图木舒克冬枣“出圈”了。
  团镇凭借自身农业优势,积极发展冬枣产业,成立五十团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冬枣全产业链,远销北上广深等地,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热娜汗·买买提是冻干车间主任,以前她和丈夫的收入完全靠自家的红枣地。2017年,绿糖心冬枣加工厂正式投产,热娜汗·买买提到厂里上班,一干就是5年,家里的收入翻了一番,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为 棉花丰收。 姑再奴·沙吾提 摄
  “我现在工资每月4600元左右,一年有5万元收入。这些年攒了不少钱,购买了新住房、小轿车,现在生活很幸福。”热娜汗·买买提高兴地说。
  职工群众的收入越来越多,源自于合作社的引领。团镇属于优质红枣产区,种植有3万多亩红枣,但本地市场有限,若要运到疆外市场销售,就面临保鲜难、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好枣如何卖出好价钱,这成为了团镇领导干部思考的问题。
  “你家10亩、他家8亩,规模太小,不成体系,承受不了市场冲击,所以‘抱团取暖’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有成对冬枣产业发展有自己的见解,“要做一个经济体,统一冬枣质量、数量,形成规模,适应市场需求。”
  2015年5月,张有成成立五十团绿糖心冬枣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统一种植、加工、销售,形成冬枣全产业链。
  过去,冬枣栽种面积小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种植收益低。合作社成立后,严格执行田管要求,由大田粗放种植管理向设施化栽培精细管理转变。
  “一开始,合作社以品质监控为重,主打绿色产品,后来慢慢转变为有机产品,包括现在的品牌建设都很理想,基本上是按合作社预定规划发展。”张有成说。
  合作社还购买了冻干生产设备,开始加工冻干红枣。通过冻干技术加工的红枣,不仅“颜值”不变,营养成分也能基本保留,保存时间可长达一年,运输也方便多了。目前,生产系列冻干产品已经成为合作社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突破口。
图为 为冬小麦测产。 姑再奴·沙吾提 摄
  绿糖心冬枣合作社加工厂厂长马顺天告诉记者,合作社生产的冻干枣片果肉为绿色,与鲜果一样,‍‍VC含量非常高,经检测是猕猴桃的8倍。且由于南疆地理环境优势,冬枣果糖含量高,香甜可口。
  截至目前,五十团绿糖心合作社共有186户社员、标准化冬枣种植基地1万亩、暖棚24座。
  一直以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加大冬枣商标品牌建设,助推特色农业品牌发展,促进商标运用与品牌提升融合发展。2021年5月,“图木舒克冬枣”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地理标志商标,这也是兵团首批地理标志产品。
  “由绿糖心冬枣变为图木舒克冬枣,方向已规划,目标已明确,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张有成笑着说。
  “十三五”期间,团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实现翻一番目标,一产更加稳固,牲畜存栏由2016年的3.3万头(只)增加至4.7万头(只),规范化运行农民合作组织47个。“十四五”期间,团镇将持续推进一产提档升级,推行农业基础设施、林果精品标准园、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建设。
  团镇党委书记、政委蔡斌表示,团镇党委以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精准发力,重点以“图木舒克冬枣”为品牌,做大做精冬枣产业;以“夏河羊”为品牌,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力争年底牲畜存量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让广大职工群众收入不断提高,推动团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为 航拍五十团夏河镇。 姑再奴·沙吾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