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4-10-2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兵团三师四十五团前海镇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稳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全面提升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水平,让设施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辣椒苗“孕育”出新希望
近日,九连职工马吉堂种植的辣椒迎来采收季,他和工人紧抓农时忙采收。采摘结束后,工人们把辣椒入袋装车,送至收购交售点进行交易。
今年,马吉堂种植了200余亩辣椒,品种主要有红龙12和天椒红冠。他告诉记者:“我在大棚里育好辣椒苗,然后移栽到地里,不仅节省了成本,质量也有保证。前期我的大棚用于育苗,后期栽种别的蔬菜。现在蔬菜已经成熟,陆续被运送到市场销售。”
近年来,九连立足水源、土地、交通等优势,坚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多元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促进稳定安全、建设幸福九连”的工作思路,带头创建大棚合作社,并通过入股分红、承包经营、务工等方式,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2023年,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在九连两个设施农业大棚试点示范沙培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进一步提高沙培作物产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改善设施大棚生产环境。该项技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精准控制,满足每一株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提高作物对水肥的利用率,为作物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南果北种”开辟创新路
团镇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三面环沙。近年来,团镇注重开发利用沙漠资源,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积极引进南方水果,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实现了生态建设、沙漠治理、经济效益共赢。
二十连职工罗小林和李恒茂夫妻俩承包了4座大棚,棚内圆圆的红心火龙果挂满枝头。“团镇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种植水果的天然优势。2019年,我尝试在4座大棚种植火龙果,成为团镇‘南果北种’的先行先试者。种植前期不懂技术,我就在网上查找添加南方种植火龙果果农的微信,他们有时间就教我们种植技术。现在果树到了盛果期,产量还可以。”罗小林说。
罗小林从选种、育苗到整枝、授粉,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从采光通风到恒温、控湿,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正是这样的坚持和投入,才让红心火龙果有了今日的“甜蜜”。
据悉,二十连火龙果种植基地占地24亩,建有温室大棚20座,以种植红心火龙果为主、百香果为辅,年产红心火龙果45吨以上,产值67.5万元。火龙果种植基地只是团镇观光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团镇把新奇果品种植和特色养殖作为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让职工群众的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顺畅。
食用菌种植拓宽致富路
眼下,正是香菇采摘季。走进位于团镇十九连的图木舒克红富鑫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棚内,菌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朵朵鲜嫩的香菇像一把把棕色“小伞”,错落有致地长在菌棒上。工人正忙着采摘香菇、挑拣装箱,一片忙碌景象。
随着食用菌种植规模的扩大,十九连利用闲置的圈舍,新建、扩建4座大棚作为食用菌种植基地,并依托新疆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食用菌团队提供的食用菌菌种和技术指导,着力打造食用菌示范基地,推动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带头种植各种食用菌,可以让团镇的职工群众一边务工一边学技术。掌握种植技术后,有意愿的职工群众可自行种植,我们负责提供菌椴、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合作社社长贾发祥说。
“虾菜共生” 种养双赢
养殖区里,晶莹剔透、鲜活体肥的南美白对虾在水中畅游;种植区里,空心菜、番茄苗等各种绿色蔬菜长势正旺……这是图木舒克市亿海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虾菜共生”工厂化健康养殖基地动植物“和谐生长”的场景,这种“种养循环”模式已成为团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又一大亮点。
图木舒克市亿海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虾菜共生”工厂化健康养殖项目是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该项目利用鱼类与蔬菜的共生互补,将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有机结合,并将养殖水体中剩饵、粪便等产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植物能量,实现养殖、种植和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虾菜共生”项目不仅推动团镇经济快速发展,还带动团镇及周边地区居民就业。麦盖提县群众麦合木提江·阿吾提就是其中之一,他从项目基地开始建设时,就来基地务工。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活离家特别近,一个月工资5000元左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团镇持续拓宽思路,调整农业发展方向和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在积极宣传设施农业科学施药、栽培技术要点等知识,提高生产水平的同时,盘活闲置大棚,加大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力度,推动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