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的绿浪
发布时间:2025-06-3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在祖国西北边陲,有一片土地,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孕育着蓬勃的生机,它就是四十一团草湖镇。这片神奇的土地,宛如一部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草湖之名,始于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等人骑马踏勘此地,望着这片水草丰茂之地,欣然将其命名为草湖。从此,这个名字便与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紧密相连。同年4月,1226名解放军战士进驻草湖,拉开了“军垦第一犁”的序幕。彼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但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向这片荒芜之地发起挑战。没有农耕的工具,就用人拉木犁;没有住所,就地挖地窝子栖身。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硬是在荒漠中开辟出片片良田和绿洲,让沉睡千年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草湖的历史中,有一个人我们不能忘却,他就是张富清。1950年,他随部队进入新疆喀什草湖,成为屯垦戍边开创“军垦第一犁”的突击者。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建设时期,他深藏功名而不露,默默奉献。他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草湖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
走进八连的团史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馆内陈列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都在诉说着当年军垦战士们的艰辛与奋斗。从简陋的生产工具到破旧的衣物,从记录历史的文件到战士们的家书,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军垦战士们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拼搏的精神。他们用汗水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2021年10月,四十一团草湖镇获评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四十一团草湖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林果业、生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如今的草湖,不仅传承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还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绿美南疆万亩苗圃和露营基地,成为草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万亩苗圃中,各类苗木茁壮成长,它们不仅为草湖的生态环境增添了一抹绿色,筑起一道防风固沙的绿网,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露营基地吸引了周边数十公里以外的人们前来体验。清澈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成群的候鸟在此停歇、嬉戏。草湖不再是脆弱的生态孤岛,而是“绿美南疆”的生动注脚——每一株新苗的生长,都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每一次候鸟的归来,都是对生态保护最动人的礼赞。
烧烤、游船、赏花、观鸟、篝火晚会……在这里,人们可以亲近大自然,感受草湖独特的魅力。曾经的戈壁荒漠,如今已变成了瓜果飘香、风景如画的绿色家园。
这里的每一粒沙,都沉淀着屯垦者的汗水;每一缕风,都传递着红色信仰的温度;每一张笑脸,都见证着生态价值的转换。
草湖,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承载着未来的无限希望。在这里,屯垦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草湖人奋勇前行;在这里,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草湖的故事,是一部在荒漠中生长的绿色史诗,它仍在继续书写,向着更辽阔的未来,绽放出永不褪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