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基层动态

小车间里的“大时代”

发布时间:2025-11-03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礼花在夜空绽放时,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一家企业的织造车间里,456台织布机依旧高速运转,机器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像一条奔涌的河流,映照出国家战略与兵团意志同频共振的宏大叙事——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兵团落地的具体扶持举措,政策的暖流浸润着产业转型的每一寸肌理。
困局:老织机卡住了“新时代”
  十二年前,董春艳还是这家纺织企业里最年轻的会计。她记得那时的车间,永远弥漫着棉絮和机油的味道,织机的轰鸣声能盖过人的呼喊。织工需要眼睛死死盯着飞转的纱锭,手要快、眼要尖,稍有不慎就会出次品。
  “那时候,我们是机器的‘仆人’。”董春艳苦笑着说。刚开始,统计员赵蝉蝉和另一个同事,每天要把456台织机的转速、产量、停机时间,一笔一画抄在厚厚的报表上,然后逐一录入到电子表格,稍不注意,就会录错。两人每天要手工抄录1.1万条数据,处理2.2万条信息。采购员王双平则像个“陀螺”,在仓库、车间、供应商之间来回打转,一份采购单从下单到入库,没十天半个月根本下不来。
  看着堆积如山的待发货订单,董春艳既幸福又烦恼,烦恼不是因为累,而是订单多到做不完带来的深深无力感。那时她还不知道,国家已经在谋划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破局:一纸蓝图点亮“数字梦”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同年,兵团出台《兵团关于推进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今年5月,兵团办公厅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组建兵师两级工作专班,通过培育“链式”生态促进协同、创新金融支持破解资金瓶颈、加强人才培训提供智力保障、建立赋能体系夯实发展根基等举措,全力打造集成、协同、可复制、可持续的数字化转型“兵团模式”。
  政策虽然写得明明白白,可改革的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企业的老工人担心被机器取代,中层干部怕折腾出乱子,财务总监皱着眉算账:“一下子投100多万,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尉东东带着政策文件和数字化服务商,蹲在车间现场,帮他们制定改造方案:“按照‘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原则,中央和兵团安排试点项目资金,你们放心改,贷款、补贴我们帮你们跑。待你们改造验收成功后,我们会积极申报争取兵团补助。”
  政策文件叠加上门服务,像一束光照亮兵团企业的“数字梦”。
蝶变:数据流织就“新图景”
  2025年7月,数字智能织造监测系统在这家纺织企业织造车间正式上线。两个月后,业财一体化系统也顺利运行。
  当赵蝉蝉第一次用鼠标点出当天的生产报表时,她惊讶地发现:“以前抄两天的数据,现在两个小时就搞定了!”“系统还能24小时监测设备,以前靠经验判断故障,现在提前报警,太准了!”
  王双平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就能完成采购下单、库存核对、财务结算全流程。“以前跑断腿,现在动动手。采购周期缩短了10天,成本降了约8%!”他给董春艳算账,“照这速度,两年就能收回成本!”
  负责系统建设的藏龙看着稳定运行的平台,颇有感触:“我们把‘产、供、销、财’全链条搬上线,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实时同步,兵团要建‘全域物联、数联、智联一张网’,这家企业就是很好的案例。”
  今年以来,师市着力推动“产、城、人”等工作重点突围、梯次破局,持续加快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创新主体培育与产业升级成果显著,目前已集聚12家创新型企业、9家专精特新企业及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培育1家兵团级5G智能工厂企业;3家企业凭借优质服务能力与示范效应,获批兵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同时,9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整体提升。
  尉东东表示:“师市工信局将积极走访企业、深入了解改造需求,提供针对性政策支持,做好供需对接,助力更多工业企业参与数字化转型。”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近岐 三师融媒记者 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