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时事要闻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万余亩西梅陆续成熟采摘

发布时间:2024-08-19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发展特色种植 助推乡村振兴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万余亩西梅陆续成熟采摘

  眼下,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种植的2万余亩西梅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果园里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8月16日,在五十一团唐驿镇四连千亩西梅标准化栽培示范园里,一簇簇颗粒饱满的西梅挂满枝头,紫色的果皮外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十分诱人。80余名工人正忙着采摘、分拣、过秤、装筐。
  2021年,通过“团企共投、企业运营、投资返还”的合作运营模式,该团镇引进图木舒克极西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种植管理1000亩西梅标准化栽培示范园,通过以工代培的方式吸纳周边职工群众就业,培养标准化西梅种植能手。
  与传统的西梅园不同,该西梅园采用“桃树砧木、大苗建园、宽行密植、立架栽培、主干树形”种植技术,整齐笔直的树下还配备了统一的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设备,采用滴灌技术,实现一个人就可以进行水肥管控,有助于花芽的形成和分化,省水、省肥、省人工和土地,每年浇水量比传统果园省2至3倍,能早1至2年进入挂果期。
  图木舒克极西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刘高峰说:“采用主干树形,有利于通风透光,提升果子的质量。根据数据统计,园区全年用水量约350立方米,而传统果园每次灌溉的用水量就能达到我们全年的用水量。”
  “通过采摘情况来看,西梅的商品率非常高,目前已经采摘3吨左右,整体的次果率只有约30公斤。”图木舒克极西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宏涛一边挑选摘下的西梅,一边告诉记者。
  标准化的种植、管理方式让西梅产量和品质实现双提升,今年西梅首次挂果,亩产约300公斤,进入盛果期则可达2吨以上。
  近年来,师市锚定“农业强师”建设目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耕特色农业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种养模式上双向发力,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西梅采摘期短,不易长时间储存,需要大量用工,解决了周边团镇连队群众家门口就业的问题。采摘高峰期,该西梅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可吸纳近百名劳动力,增加群众创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
  “我家就在附近,之前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没有收入,园子建起来以后一直在这里上班,干活也轻松,一个月也有三四千块钱。现在西梅开始采摘,我干得也特别开心。”五十一团唐驿镇四连居民地力努尔·牙生已经在采摘园工作4年,在了解到用工需求后,带动家人一起前来采摘增收。
  张宏涛告诉记者,西梅园主要吸纳周边团镇的职工群众就业,工资按日结算,加上加班费平均每人每天可赚近170元。
  西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及纤维素,同时兼含铁和钾等矿物质,甜中带酸,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公司提前打通销售渠道,对接北上广一线城市,通过各类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打开农产品销路。
  张宏涛说:“今天预计采摘西梅12吨左右,采摘环节都是按照通货的标准进行,采摘完及时入库,再进行预冷、分拣、包装,确保第一时间将优质西梅从地头送往消费者的‘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