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之光照亮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4-10-13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
兵团70载的法治赶考路上,同样也镌刻着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法治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渐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进足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市党委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师市工作,不断探索适合三师发展实际的法治建设之路。师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兵团党委工作要求,成立师市党委全面依法治师市委员会,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师市工作,强化师市党委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
建立健全会前学法、行政常务会轮值“以案释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清单等制度,法治师市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和平台,普及法律知识,提高职工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把职工群众的难处解决在一线,切实解决好职工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师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坚持不断优化司法领域便民措施,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初步建成师、团、连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248个,实现师、团、连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
师市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扫黑除恶先进集体”“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等13项国家级荣誉。
行走在这片热土上,法治文明的进步,让人切身感受公平正义的温暖阳光;身边发生的变化,让人听到法治进步的铿锵足音。

图为 五十团夏河镇八连法治文化长廊。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为政者须率先奉法。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师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列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及各类培训班培训的重要内容,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职工群众贴近。
师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坚持部署法治建设重要工作、协调重点环节、督办重要任务,每年召开述法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2023年共解决推进法治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291项,切实做到全方位推进、覆盖式落实。师市26家单位932项政务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

图为 在2023年返乡大学生“法治大宣讲”活动中,授“木兰”法律志愿服务队队旗。
师市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逐项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构建高水平依法行政体系。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强化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协调联动,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师市推动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发挥合法性审查作用,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2023年以来办理合法性审查事项144件。推动依法化解行政争议,高效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专项执法监督。
师市党委依法治师市办副主任,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秀梅说:“近年来,师市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一体推进法治三师、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是抓‘关键’,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师市工作机制,推动‘关键少数’落实法治建设职责。二是抓‘规范’,依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优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三是抓‘提升’,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职工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助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信仰浸润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信仰浸润人心,全民守法的氛围日益浓厚,法治社会新风扑面。
从1986年到现在,普法已经走过了39个年头。从“一五”普法到“八五”普法,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法律意识已深深地扎根于职工群众心中。
今年56岁的叶城二牧场杏花镇职工肉孜麦提·依明对普法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很少接触到法律知识,碰到与法有关的事情也不懂得怎么办。现在不一样了,场镇司法所经常组织我们学习,给我们讲案例,我们一听就懂,也知道怎么用法律保护自己。”
师市在兵团率先开展“群众法治大培训”,五年来共培训职工群众55.9万人次,打造了三师普法“金名片”。通过举办“法润三师”法治大讲堂、模拟法庭、法治文艺活动等形式,提升职工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同时,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开展诚信进社区、进商户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图为 前海街道司法所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图为 伽师总场嘉和镇司法所开展“送法进工地”普法宣传活动,为农民工安全保驾护航。
邀请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明白人”加入普法讲师团,结合自身专业特长,针对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定制覆盖多种类普法主题课程“菜单”。为学生讲解校园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拒绝校园暴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知识3200余场次。围绕妇女儿童保护、安全生产、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热点难点问题,定制400余堂专项普法课程,持续提升普法内容与职工群众需求的契合度。
积极打造国家级、兵团级、师市级法治文化基地和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广场长廊等30多处,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位于图木舒克市南北湖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融合法治文化、军垦文化,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让市民在散步游玩的同时,学到法律知识。
托云牧场和叶城二牧场杏花镇都是师市边境团场,针对职工群众生活特点,通过“牦牛巡边宣讲队”“马背宣讲队”,把法治之声传递到牧区“最后一公里”“最后一家人”。前海街道、四十四团永安镇开展入户释法,把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防养老诈骗等知识送到家门口。五十团夏河镇、五十一团唐驿镇、锦绣街道以“快板+脱口秀+情景剧释法”、创作法治书法作品、编写普法手抄报及“法治馕”等形式,实现“无形”法治文化的“有形”呈现。师融媒体中心发挥互联网传播优势,采取线上推广、线下融合的创新思路,利用短视频、公众号、朋友圈、微信小程序等,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的网络普法宣传大格局。
从过去单一的发传单等普法方式,到现在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渠道,让法律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职工;从普法工作只侧重于法律条文的宣传和解读到现在融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使职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从简单的法治培训到走进庭审现场……
普法范围的扩大、普法内容的丰富、普法形式的多彩,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已蔚然成风。
矛盾纠纷化解暖民心

图为 红旗农场司法所化解矛盾纠纷现场。
人民调解员处于预防化解矛盾的第一线,往往最先接触也最了解矛盾纠纷产生变化的原因,能够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
今年7月5日,图木舒克市市民陈女士送来印有“恪尽职守 为民服务”的锦旗,表达对图木舒克市中兴东街便民警务站民辅警的感激之情,对警务站细致周到的服务和处理问题的速度竖起大拇指。这是警务站当月收到的第6面锦旗。该警务站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职工群众满意为目标,实行“快速反应、快速到达、快速处置、高效服务”的工作机制,全心全意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努力成为职工群众“家门口”的守护者。这是师市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缩影之一。
近年来,师市健全完善师市、团镇(街道)、连队(社区)三级调解委员会259个,建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30个,创建以首席人民调解员名字命名的品牌调解工作室19个。依托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公安派出所、“百姓评理说事点”,与各部门相互衔接配合,提升矛盾化解能力,引导职工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并帮助困难职工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切实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三年来,全师各级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万余件,四十四团永安镇专职人民调解员巴海姑·努尔买买提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四十五团前海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坐落在四十四团永安镇的图木舒克垦区(城区)公安局旗杆桥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设立“石榴籽调解室”,运用“四心三调、五融五访五微”工作法,构建起新时代枫桥派出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成功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该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集体”“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被公安部首批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14年、2019年,两任所长都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队伍中还涌现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提名奖、中国好人、师市道德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
师市司法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对辖区矛盾纠纷展开拉网式排查。通过倾听职工群众的心声,了解职工群众的想法和诉求,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一些疑难复杂的矛盾,干警主动加强与连队、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配合,通过召开分析研判会,研究化解方案,坚持“一事一策”,真正做到共同发力,快速化解,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公共法律服务促发展

图为 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迎来一波又一波参观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今年3月27日,司法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师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充分彰显近年来师市法律援助工作的新成效。
近年来,师市着力打造功能完备、服务便民、职工群众满意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畅通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师市辖区律师事务所与重点企业签订法律服务合作协议,围绕企业管理、经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引导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通过加强法律服务、推进诚信建设等措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等活动,帮助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管理,持续打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合规化营商环境,助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2024年以来,共走访民营企业及重点项目14家次,开展“法治体检”7次,解答企业、员工法律咨询41次。
建成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为民服务办事大厅、调解室、私密谈话室。为民服务办事大厅内各类办公设施配备齐全,设有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窗口,采用“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模式运行,实现“一站式”服务。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工作目标,描绘了加强法治建设的宏伟蓝图。在法治建设的征途中,我们深知,每一份努力都是对公平正义的坚守,每一次进步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坚实步伐。展望未来,师市将继续秉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深化法治实践,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法治实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