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瓜果飘香甜 丰收喜悦溢田间
发布时间:2025-08-2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图为 航拍图木舒克市天鹅智慧农业装备智能制造综合体建设项目。
八月骄阳似火。在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广袤土地上,处处弥漫着香甜的气息,葡萄、西梅、杏李等水果陆续进入成熟采摘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职工群众忙着采摘、销售的场景,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
这几天,在四十九团海安镇十五连种植户彭志芬家的葡萄园里,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一串串饱满的葡萄上,折射出迷人的光泽。彭志芬穿梭在葡萄架下,手中的剪刀轻快地舞动,一串串葡萄被小心翼翼地剪下,随后经过精心修剪,整齐码放在箱子里。
“我今年种了10亩葡萄,主要有阳光玫瑰、蓝宝石、克伦生等品种。今年,葡萄品质很好,甜度也高,颗粒还饱满,预计产量能突破10吨,收入有5—6万元。”彭志芬满脸笑意,难掩心中喜悦。
有着6年种植经验的彭志芬十分注重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料的使用,她通过积极参加连队组织的果树技术帮扶、林果管理技能培训等,学习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精心对葡萄进行修剪、疏果、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为提升葡萄品质,彭志芬的采摘园遵循无公害标准,从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把控,只为让消费者品尝到纯天然的美味。周边的职工群众也趁着闲暇时光,带着家人孩子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在五十一团唐驿镇十二连近700亩杏李园里,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大家分工明确,将不同规格的杏李分类装箱,准备发往各地市场。
杏李又名“恐龙蛋”,融合了杏子的香甜与李子的爽脆,因其外形酷似恐龙蛋而得名。“我种了23亩杏李。今年,杏李个头大、甜度高,销售有保障。”十二连种植户比拉力·吾司曼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正值杏李园果树的盛果期,为提升产量和品质,十二连党支部特意邀请石河子大学、第三师农科所的果树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从花期的人工授粉,到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再到后期的水肥管理,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让果农们受益匪浅。同时,连队还积极打造“唐果王”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
“由连队党支部牵头,依托驻连‘访惠聚’工作队资源,动员75户群众试点连片种植700多亩杏李,今年预计总产250吨,预计带动户均增收1.8万元。”该连党支部书记许亮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与石河子大学、师农科所专家团队对接,在管理、施肥、授粉等问题上与种植户多沟通多交流,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上提供帮助,助力群众增产增效。”
眼下,四十五团前海镇种植的1300余亩西梅迎来丰收季。一颗颗色泽鲜艳、圆润饱满的西梅挂满枝头,不仅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致富果”,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8月14日,记者在四十五团前海镇二十连职工张峰的西梅种植园,放眼望去,一个个色泽鲜亮、饱满丰盈的西梅挂满枝头。张峰与采摘工人们穿梭园中,正忙着采摘、搬运、称重、装箱。
今年,张峰种植的70亩西梅不仅品质好,含糖量高、口感甜,而且颜色艳丽、果形饱满,吸引许多客商前来采摘、订购。
“每年这个时候都有老板过来签订合同,西梅不分等级他们全都拉走,我们根本不愁卖。今年价格也可以,相较于去年价格也上涨了。”张峰说,“西梅采摘完后立马进行修剪、上肥、准备冬灌水,为明年打好基础。”
同样,在四十五团前海镇十八连,310余亩西梅采摘、销售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目前,十八连种植西梅、杏李、苹果、红枣等特色林果业面积达近万亩。为实现增收致富,连队党支部紧紧围绕特色林果业种植,采取“党支部+种植户+技术服务”的管理模式,积极引导果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做好种植、管护、采摘等方面的服务指导,不仅推动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还为职工群众带来致富好“钱”景。
“在西梅管理过程中,我们从修枝、授粉、生育期管理、防虫等方面给职工群众做好服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为职工群众提供技术指导,提高果品品质和产量,增加大家的收入。”十八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张继军说。
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特色水果种植作为促进农业增效、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从品种引进、技术指导到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全方位发力,让一颗颗香甜的水果成了致富的“金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