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时事要闻

科技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棉花产业添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22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科技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棉花产业添动能
 
  8月13日,兵团三师四十四团永安镇五连的新疆农垦科学院图木舒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试验基地里,“3个小桃,2个铃,9个大桃……”的计数声不时响起。科研人员手持记录板,对着棉株仔细数着棉桃。这看似简单的举动,是科研人员掌握棉花生长动态、评估品种性能的基础工作,每一组数据都在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后续的棉花品种优化积累实证依据。
  这片试验基地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新疆农垦科学院图木舒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的支撑。该中心2022年9月28日获批,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与师市双重管理,成立以来已成为师市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的核心平台,为各类农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搭建了关键桥梁。
  走进试验基地,数十种经初步筛选的棉花品种和不同栽培技术试验田整齐排列。从株高、果枝台数到棉铃数量、单铃重,再到纤维长度、强度等品质指标,每株棉花的生长数据都被详细记录。这些数据如同“成长档案”,为师市棉花品种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坚实支撑。
  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研究员王方永向记者介绍:“采集的数据能帮助我们分析群体质量问题,希望能选择出高质量的群体,为后面的优质生产奠定基础。”
  王方永所说的研究,正围绕师市节水抗旱的核心种植方式“干播湿出”展开。尽管该技术能有效应对春季土壤墒情不足问题,但在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上仍有提升空间。为此,科研团队开展集成节水控盐灌溉、养分高效管理、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的配套优化试验,目前已在师市建立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达9000亩,构建起南疆“干播湿出”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辐射推广240万亩。在示范区,棉花种植的用水量、耕层盐分、农药和化肥用量均降低20%,产量提升20%,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目前我们整体项目重点在‘干播湿出’技术的应用上,这是一个边应用边解决问题的过程。”王方永说,“这项技术在师市的节水节本、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降低耕层盐分含量、降低地下水埋深以及增产增效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在生产中逐渐被大家认可,也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是师市科技赋能棉田的又一体现。在基地试用成熟后,该系统已在师市多个团镇推广,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不仅节省30%的用水量,还让棉花在生长关键期能及时获得水分和养分补给,有效减少因缺水缺肥导致的减产。
  “我们现在种植棉花,不光要求产量达标,更要按照纺织厂的需求,提高棉花品质。”新疆农垦科学院图木舒克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第三师农科所所长研究员孔宪辉表示,“以前粗放式的管理对棉花品质要求不高,现在按照市场需求,对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有了明确标准。这也是为了节本增效,让职工群众降低种植成本,获得更高收益。”
  围绕“品质提升”目标,中心团队在师市持续开展品种定向改良,通过筛选具有优质基因的亲本材料,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培育新品种。如今,试验基地既是师市科技成果的“孵化器”,也是技术推广的“展示台”。在这里,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将一个个想法变成现实,让科技成果在师市棉田落地生根,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兵团广播电视台记者 吴璐 三师融媒记者 阿布力孜·拜克热 实习生 娜扎开提·艾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