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首页>手机版>新闻中心>时事要闻

以幸福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建设为抓手 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5-09-17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发展全过程,以高质量发展为笔,以共同富裕为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凝聚团结之力,在和美连队建设中厚植共荣之基,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温暖职工群众心田的民生答卷,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在天山南麓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以特色产业激活幸福师市建设“新动能”
  在师市广袤的田野上,油莎豆、冬枣、唐王古瓜等特色作物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职工增收的动人画卷。近年来,师市锚定“稳粮、优棉、兴果、强畜、增特色、促加工”发展思路,以特色产业为支点,撬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多措并举促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推进兴业、强团、富民一体发展。
  夏管时节,走进五十四团兴安镇油莎豆地,连片的油莎豆苗在微风中摇曳,一行行油莎豆苗长势良好,展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种植户索法增围绕油莎豆生长周期加强田间管理,他说:“这些油莎豆是我们一年年的希望。”
  看到一天天长势越来越好的油莎豆,索法增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拨开土壤,看着一串串圆润的油莎豆,心中抑制不住地欣喜:“以前这边都是沙包,产量也低,现在种植油莎豆效益好了,亩产净收入3000元左右,希望今年的产量能更好。”
  种植油莎豆受益最大的还是当地种植户,经过一次次创新和改造种植方式,规模化种植、水肥一体化滴灌、机械化播种收获等技术加持,亩产从最开始不到200公斤到现在760公斤。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沙也能吃沙。”师市向沙漠要发展,让沙漠“长”出新产业。
  产业要兴旺,加工是关键。五十四团兴安镇大力引进油莎豆精深加工企业,设计开发油莎豆油、无麸质面粉、啤酒、饲料等系列产品,油莎豆榨油厂、酿酒厂正有条不紊地运行,形成以油莎豆为主导的“种植、养殖、加工”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不止油莎豆,师市的特色产业矩阵也在不断扩容。在四十九团海安镇的冬枣种植基地,标准化大棚里的冬枣挂满枝头;五十一团唐驿镇唐王古瓜种植园里瓜香弥漫……以特色产业激活职工群众共富动能,真正让“钱袋子”鼓起来。
  师市以特色产业为纽带,深度融入“四大基地”建设,夯实农业根基,延伸产业链条,激活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以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出兴业、强团、富民的新篇章。
以和美连队打造幸福师市建设“新样板”
  昔日的土坯房变成安居房,泥泞路换成柏油路,乱堆乱放的角落变身小花园,连队不仅“面子”光鲜,“里子”更透着文明新风,这是师市和美连队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精彩实践。
  走进五十一团唐驿镇六连,一条条干净的道路、一幅幅精美的墙绘、一座座整洁的小院将整个连队装扮得生机盎然,汉唐风韵的建筑风格与现代生活设施相结合,干净整洁的巷道与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菜园,展现出一幅“环境美、风气美、生活美”的乡村画卷。
  这样的变化,源于师市和美连队建设的系统布局。师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优化连队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升级与公共服务配套,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同步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
  “如今,连队面貌发生了大改变,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我在棚里种了30多个品种的花,既能观赏又能卖钱。”五十一团唐驿镇六连居民克比尔·艾买提看着自家花棚里盛放的花朵,脸上满是笑意。
  在连队的引导下,克比尔·艾买提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搭建花棚,培育多种花卉,小小庭院成了“致富园”。“今年还种了一些无花果和其他果树,今后的生活更有盼头了。”克比尔·艾买提说。
  师市立足连队实际,将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农增收的“金钥匙”,着力做好“小”庭院里的“大”文章。为推进庭院经济健康发展,师市一方面因地制宜推广“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模式,重点发展绿色庭院经济;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庭院经济的增收效益,引导职工群众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积极开展小拱棚、小果园种植等项目。
  连队“美”起来,职工群众的口袋也要“鼓”起来。五十一团唐驿镇十二连群众艾尼·库尔班养殖鸽子的故事也成为发展庭院经济的美谈。
  2022年,艾尼·库尔班在连队的帮扶下,利用自家庭院进行肉鸽养殖,规模从最初的60只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只鸽子。“连队帮我们找销路、算成本,现在不仅自己挣钱,还带动其他邻居跟着养鸽子,一起致富。”艾尼·库尔班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庭院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连队形成“一户一业、一院一景”的特色格局,让职工群众在参与中得到实惠、在共建中享受成果,把团镇、连队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以生态振兴绘就幸福师市建设“新图景”
  师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结合,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颜值生态,让生态文明成为师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师市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刀郎西街与丰华南路交会处的口袋公园内,色彩鲜艳的游乐设施错落分布,充满童趣的滑梯,吸引众多家庭前来享受户外亲子时光。
  傍晚时分,来来往往的居民络绎不绝,小朋友的身影随处可见,市民张丽称赞道:“我家住这附近,吃完晚饭带着孩子散步,来这边游乐设施玩耍很方便,孩子很喜欢这里的滑滑梯,每次来玩都很开心。”
  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绿色明珠”,是师市“见缝插绿”理念的生动实践。口袋公园借助绿植、凉亭以及塑胶跑道等硬件,引入城市文化和体育元素,为市民休闲锻炼提供好去处,让市民“转角遇到美”“出门见到绿”,更便捷舒适地享受绿色空间,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果说口袋公园是城市的绿色点缀,那么永安湖生态旅游区则是师市生态修复的“大手笔”。驱车驶入保护区,烟波浩渺的湖面与远处的戈壁沙丘交相辉映,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风蚀沙化的“不毛之地”。
  “十年前,这里沙丘连绵,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见证了永安湖变迁的护林员回忆道。如今,永安湖湿地已变为候鸟的天堂、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缩影。
  远远望去,只见水鸟翩跹,湖光山色与戈壁沙海相映成趣,蜿蜒曲折的沙漠公路,串起成片的胡杨林,构成一幅融“山水林田湖草沙”于一体的壮美景色。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常态,生态红利正转化为职工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师市以发展实绩诠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深刻内涵。行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和美连队宜居宜业,职工群众笑脸绽放,共同富裕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师市着力推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行,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让共同富裕的画卷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