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兵团三师五十三团金胡杨镇友好路社区创新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以“党建引领、服务为先”的理念,用“五心”服务温暖民心,激活居民自治新动力。
友好路社区成立于2018年11月,常住居民1350户4560名。近年来,社区党支部以“抓党建、强治理、促服务”为突破口,坚守“同心、尽心、连心、热心、爱心”的“五心”服务理念,打造“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便民服务品牌,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住在友好、乐在社区”的幸福。
走进129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书法工作室、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居民办事的场所,更成为邻里交流的温馨家园。社区党支部创新实施“五五五”工作法,将党建工作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通过“五同覆盖、五化融合、五必机制”,推动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居民自治是友好路社区的一大亮点。社区打造“1+3+N”协商议事阵地,成立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召开“我的小区我规划”等民主协商议事会议,解决了人居环境整治、地下室漏水等一系列居民关心的问题。同时,组建协商议事团队矩阵,开创“1713”议事协商工作法,充分发挥居民“主人翁”作用,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去年夏天,因持续暴雨导致多个单元楼地下室漏水,社区立即召集居民代表、物业和相关部门召开协商会,最终通过多方筹资修缮,彻底解决困扰居民的难题。现在,地下室不再进水,居民都说社区办事效率高,解决了大麻烦。
在社区治理中,“民”星议事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网格长、党员干部和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队伍,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今年初,针对部分居民反映的健身场地不足问题,议事团成员通过走访调研,提出利用闲置空地改建健身广场的方案。经过多方协调,如今崭新的健身广场已投入使用,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居民韩梅梅说:“以前锻炼得骑车去党建公园,现在穿双拖鞋就能走到运动场地,连不爱动的邻居都开始每天来健身了,广场成了居民的‘活动中心’。”
为了让服务更贴心,社区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推出“同心、尽心、连心、热心、爱心”的“五心”服务。书法爱好者义务为居民开设书法培训班,已累计培训学员200余人次;寒暑假期间,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托管服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针对残疾人士、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社区提供“定制化”服务,让关爱无处不在。
社区打造“便民无极限·服务零距离”品牌,通过整合资源,已帮助200余名居民实现就业。居民赵彩虹就是受益者之一,在社区的帮助下,她不仅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区组织的技能培训,如今已成为家政服务领域的能手。
赵彩虹说:“我现在在图木舒克市鸿德家政服务公司上班,分管团镇的家政工作,不出团就能工作,每月能拿4000元的工资。”
社区科学划分4个网格,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网格长、网格员们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及时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去年以来,累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300余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联合物业公司,为滨河小区新增停车位200个,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如今的友好路社区,处处洋溢着和谐温馨的氛围。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和贴心服务,社区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