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历三年自然灾害时,我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那时生活在上海,有父母照应着,并不觉得日子有多艰难。
1966年7月,我随大批上海支青到新疆兵团农三师前进八场五连后,才真正尝到了生活的苦。当年,农三师刚刚组建,正在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麦盖提境内的戈壁荒原上,开展前进五、六、八场(四十五团前身)的建场大会战。建场初期,真是房无一间,田无一块,路无一条,放眼望去尽是茫茫戈壁,连只鸟儿的影子都见不着,环境凄凉,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我们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盐碱坑里的水,吃的是咸菜就窝窝头;白天被烈日炙烤,晚上遭蚊虫叮咬。初来乍到的我水土不服,就着这样的饭菜喝着苦水,整天肚子里咕噜咕噜响,闹起了痢疾,拉脓带血。戈壁滩的蚊虫又多又毒,叮一下就红肿一大片,奇痒无比,抓哪儿哪儿烂。我的生活像是从上海国际饭店的楼顶一下子坠落到戈壁滩的万丈深渊,尝尽了苦头。即便如此,我仍和大家一样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开荒造田、挖渠开路、种树造林样样都干。那时年轻,觉得这些困难咬咬牙就能克服,周围人都能过,我也能过。可没想到,最要命的困难还在后面等着我们。
当时,这片广阔的戈壁滩上汇集了来自兵直各师的人员、复员军人、支青等,大约有37000人,其中仅上海、浙江、北京的支青就达10485人。团场的农业生产物资和人们的生活物资,都要靠到上千公里外的大河沿火车站和各师老场采购后拉回来。那时候南疆交通极不方便,别说没火车,就连国道都是土路、石子路。每年开春,路上泛浆,汽车开上去就像在搓衣板上颠簸,摇摇晃晃跑不快不说,重车陷进去就出不来。建场初期需要大量农用和生活物资,运输却异常困难。物资运不进来,尤其是粮食短缺,几万人的吃饭问题成了难题。
我们支青年轻,开荒、挖渠干的都是重体力活,饭量大,加上每天靠咸菜窝窝头,没一点油水,一个月45斤的粮食定量不到月底就早早吃完了。起初,上海的家人听说我们粮食不够吃,会寄来全国粮票,我们能用粮票在连队司务长、上士那儿买饭票补口粮。后来因为交通不便,粮食拉不进来,粮票也买不到饭了,他们无奈地说:“你有票,我无粮,没办法。”找连长也没用,只能让我们自己每月控制着吃。那个年代物资本就匮乏,更别说我们身处戈壁深处的初建农场,根本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粮食填饱肚子。连队里大多数男支青每月粮食都不够吃,有些女支青会偷偷省些粮食给男支青,但她们每月也只有36斤粮,很多人自己都勉强撑到月底,终究解决不了大问题。
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其他困难再大都能克服,可每月不到月底就饿得肚子咕咕叫,那种难受劲实在难熬。
后来我听说,离我们八场五连西南方向约20公里的地方,有个原地方上的团结农场(1966年组建三师时并入管辖,后并入四十三团),在那儿能用粮票买到馒头。于是,每到大礼拜休息时,我就和几个要好的支青结伴去团结农场买粮充饥。一早,东方刚露晨曦,我们就起床出发。从原八场五连到团结农场的路况极差,全是在戈壁滩的红柳、野麻、骆驼刺、芦苇枯草中急匆匆穿插徒步。裤子刮破了、鞋子磨掉了底,有的甚至滑倒在盐碱坑里也全然不顾,就为了能尽快走到团结农场的大食堂吃口饱饭,再带些干粮回来。晚上回到住处,个个满脸灰尘,裤子不是这儿破了口子,就是那儿脱了线,裤腿敞着,有的手里提着破鞋光着脚走回来,大家都精疲力尽,一副狼狈相。
到后来,团结农场也不卖馒头了,这可怎么办?那时五场、八场已在1968年10月合并,我所在的八场五连合并为四十五团六连,整个连队搬到了五场,紧挨着团部东面五六百米的地方,离团结农场11公里,离麦盖提县城40公里。为了不挨饿,我又约了几个支青一起去县城。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县城一次没去过,不知有多远、路好不好走,全凭一股子冲劲就出发了。记得那天凌晨2点,我们就起床启程。戈壁大地还在沉睡,四周寂静无声,月光下只有我们急匆匆走路的沙沙声。夜里走得快,一路穿沙包、走碱滩、过戈壁,年轻气盛也不觉得累。整整走了9个小时,终于在上午11点多钟走到了麦盖提县城。在县城里我们无心逛,也不敢多待,在烤羊肉摊前吃了几串羊肉串,买了些馕就急匆匆往回赶。回去时就不行了,每个人身上背着东西,走到离前进三场约一半路程时,大家都走不动了——脚上全都打起了血泡,尤其是同行的女支青,血泡磨破了,疼得坐在地上掉眼泪。可还有20多公里路呢!没办法,大家只能咬牙忍痛、互相搀扶着往前走,累了坐下歇一会儿,饿了啃口馕,走一路歇一路,直到晚上11点多钟才精疲力尽地回到连队。我连脚都没洗,倒在床上就睡着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为了寻口吃的一天走了160里路,浑身酸痛了好几天。再后来,为了不挨饿,我跟着连队老职工去过北面约30公里的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和复员军人去过西边20多公里的吐曼塔勒(麦盖提县四公社),凡是能买到馍馍和馕、能填饱肚子的地方,不管多远我都去。
2016年,我们原前进八场五连的支青举办进疆五十周年纪念会,女支青汪伟芳见到我激动地说:“我经常想起当年和你们一起在戈壁滩上走路去麦盖提县城的情景,真不知道当初哪来那么大的劲走那么多路,放到现在,真是不敢想象!”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的艰辛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只有我们这些亲历过建场初期磨难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份艰难有多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