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图木舒克垦区人民法院法庭,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讲正生动开展。该院法官周宁以法治宣讲人身份,通过模拟法庭形式,为学生带来一堂聚焦校园霸凌主题的沉浸式法治课。
不同于传统法条讲解,周宁结合当下社会热点,精心编排模拟法庭案例,让学生扮演法庭不同角色,沉浸式感受法律的严谨与威严。授课中,他围绕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核心法律,紧扣高中生实际生活场景,用鲜活案例与通俗语言,深入浅出讲解法律知识,从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到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应对方法,一个个实用知识点牢牢吸引着学生们。大家聚精会神聆听,时而沉思,时而主动举手提问;互动环节中,学生踊跃分享疑惑与见解,周宁耐心逐一解答,帮助大家深化对法律的认识。
“原来‘犯法’离我们这么近,以后要提醒身边的同学,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课后,不少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样的心声,印证了这场沉浸式法治课的实效,事实上,类似聚焦职工群众需求、贴近生活的法治宣讲,在师市辖区的学校、团场(连队)与社区中早已常态化开展。而这背后,离不开周宁对法治宣传的长期投入。他始终将法庭视作法治宣传的主阵地,把法律普及融入日常审判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用实际行动传递法治力量。据统计,近三年来,他累计公开庭审370场次,开展各类法规政策宣讲30余场次,受益职工群众已超1万人次。
据周宁介绍,基层职工群众对法律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类领域,民生保障类中,土地纠纷、涉农民工工资、涉农合同合规性等问题咨询量最高;婚姻家庭类中,遗产继承、子女抚养、婚姻存续期间财产划分等备受关注;权益保护类中,消费者维权、老年人防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等与生活息息相关,职工群众互动意愿最强。为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他会根据受众调整宣讲方式,确保职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除了普法工作外,周宁在结亲帮扶中同样用心。10月25日一大早,他便提着装有血糖试纸的手提袋,走进连队亲戚热合曼家中。“刚测完,以前总担心测血糖麻烦,现在在家就能测,多亏你自费买仪器试纸,还总提醒我,谢谢您!”热合曼笑着迎上前。
这份温情源于周宁的长期帮扶,他先后自费千余元为热合曼购置血糖检测仪器与试纸,手把手教他使用方法,还时常上门督促检测,解决了热合曼的后顾之忧。
在结亲活动中,周宁更是把结对亲戚的事当自家事。一次,结对亲戚夫妻双双外出,留下两个儿子独自居家,他当即留下照料。因生活习俗差异,起初做的饭孩子们吃不惯,他便虚心请教邻居,反复调整口味,终于赢得认可。
“周宁哥哥做饭可用心了!一开始吃不惯,他天天请教邻居阿姨,现在做的抓饭香喷喷,和妈妈做的越来越像!他还会给我们讲作业、和我们玩游戏,放假带我们出去玩,就像亲哥哥一样。”孩子的话满是对周宁的依赖。
有一回孩子突发高烧,周宁一边温柔安抚慌乱的哥哥,一边驱车买药喂药、做物理降温,待孩子体温稳定后才放心去处理工作。此外,为孩子筹备生日惊喜、添置衣物、假期自费陪伴出游……这些平凡小事,串联起他与结对亲戚的深厚情谊。
“周宁真是把我们当自家人!生活上处处关照,我们不在家时,他照顾孩子比我们还细心,又学做饭又陪孩子,就跟自家兄弟一样。”结对亲戚的评价满是认可。
在周宁看来,法治宣传与日常帮扶是“刚柔并济”的关系,法治宣传是“基石”,用法律明确权利义务,让各族职工群众在懂法守法中形成共识,从制度层面筑牢民族团结“防线”,而日常帮扶是“纽带”,通过帮职工群众解难题、化纠纷等小事,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大家在互帮互助中感受“一家人”的温暖,也让法治的“刚性”更具说服力。
从法官到“法治宣传员”,周宁的身份在转变,初心却始终未变。“以前坐堂问案是解决已发生的纠纷,现在宣讲帮扶是预防未发生的矛盾,后者对民族团结的意义更长远。”谈及未来,他希望联动学校、社区及更多单位开展“民族团结法治课堂”,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让法律真正成为各族群众共护团结的“防护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