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名银龄教师,要继续发挥银发力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近日,新疆政法学院银龄教授董立仁深情说道。这位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退休后毅然西行4000公里到新疆政法学院支教,不仅主动承担核心课程教学,还通过“传帮带”为学校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教学骨干团队。
作为布局南疆的兵团唯一政法类本科高校,新疆政法学院自2021年转设以来,坚守“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初心使命,以“引才、留才、育才”三维协同发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南疆政法类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学校将人才引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先手棋”,依托“援疆计划”“银龄计划”等政策优势精准会聚优质人才,累计引进中组部援疆干部6人、博士服务团成员10人、对口支援高校援疆干部13人,吸纳教育部选派的优秀辅导员10人及65名银龄教师扎根南疆讲台。
同时,学校围绕学科发展需求,实施高层次人才专项引进计划,以“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机制吸引127名高层次人才加盟。目前,教师队伍规模从2021年的318人增至68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5人、副教授72人,近90%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高级职称占比超30%,构建起结构合理、专业精干、梯队完整的师资体系。
“学校高层次人才涵盖天池英才、天山英才等各类人才,科研项目立项、高水平论文发表、专利成果等均逐年提升。”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祁欢介绍。
学校在引才的同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警示教育、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构建“银龄教授+资深教师”双导师制,为青年教师定制成长方案,提供全流程指导。同时,推出住房补贴、科研启动资金、配偶就业协助、子女优质教育资源等保障举措,结合个人专长组建科研团队、明确研究方向,形成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以师资建设为基础,同步推进课程体系优化,将课程建设作为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抓手。2025年,《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加快智慧课程建设,目前已有38项智慧课程在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学新生态。同时,推进教学科研平台与实验室建设,与兵团公检法安等机关和企业共建120多个实习实践基地,全员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推动产学研融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共同开发实训课程。
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已转化为学生的真切福利。过去学生获取知识多依赖课本与课堂基础讲授,如今教师凭借丰富储备与灵活教法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认知边界,让学习更具趣味性,显著提升学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