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越冬天鹅嬉戏永安湖。 崔显朝 摄
金秋时节,蓝天白云,水清岸绿,近百只天鹅在第三师叶尔羌河中下游湿地栖息觅食,它们时而振翅飞翔,时而扑腾水中,追逐打闹,阵阵清脆的鸣叫声荡漾于湖泊上空,与波光粼粼的水面交相辉映。
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候鸟迁徙季,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栖息觅食,第三师叶尔羌河中下游湿地已然成为鸟类迁徙途中的“驿站”,越来越多的鸟类在这里“落户安家”。
图为 永安湖湿地鸟类迁徙。 奉正云 摄
鸟类的增多,“驿站”的建成与生态保护措施的加大密不可分,离不开湿地巡护员一次又一次巡护的努力,他们用心用情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0606,收到请回话。”
“收到。”
“你现在处在哪个位置?”
“我现在在4000亩鱼塘旁边。”
“请汇报一下目前的情况。”
“报告队长,一切正常。”
11月2日,师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巡护总队长祁宝年正挨个询问队员们巡护工作情况,像这样的询问每隔1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祁宝年从2017年开始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刚开始巡护员只有4名,要巡护4.44万公顷的湿地,许多地方摩托车开不进去,只能步行巡护。而放牧、打渔的农牧民也惊扰了鸟类的栖息。摆在眼前的种种困难令他们很是发愁。
图为 秋日永安湖风光。 王美兰 奉正云 摄
但他们没有放弃,每天不停往返于湿地放牧、打渔的农牧民家中,为他们讲解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对师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终于,湿地没有放牧人、打渔人的身影了。现在的巡护队已有28名巡护员,分为4个小组进行不间断24小时巡逻,实施精准保护。看着自己守护的家园草更多、水更绿、来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他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图为 天鹅栖息觅食。 高守东 摄
在祁宝年眼里,这条巡护的路走多少遍都看不腻。“我们每天在这里来回巡护,看着四季风景交替。每到秋冬季节,来栖息的鸟类越来越多,再累我们都觉得值得。”
第三师叶尔羌河中下游湿地是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中叶尔羌河流域的组成部分,是省级(兵团)自然保护区。包括第三师前进水库、小海子水库、永安坝南库、永安坝北库、前海总干渠以及人工湿地,总占地面积4.44万公顷。
近年来,师市加大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与管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宣传力度,在保护区内设置警示牌、法律法规宣传牌54块。并将湿地基本知识、湿地的作用、保护湿地的政策法规制作成宣传册、标语等,在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相关农牧团场开展宣传教育。2019年3月以来,向图木舒克市市民及农牧团场宣传保护湿地的政策法规达5000余人次。
加大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至今,共投入近3000万元,新建管护用房4间、瞭望塔4座、监控塔7座,新建围栏58.3公里,巡护道路15公里,并在保护区内设置界碑、界桩、浮标(标桩)、标识牌、鸟槽等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发展。
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夏俭利说:“通过提升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湿地巡护及野生动物保护更加精准,更加节省时间和人力。”
湿地自然保护区将4处候鸟聚集区域列为重点巡护目标,强化科技支撑,投资购置无人机2架。为每个巡逻小组配备望远镜、照相机和执法记录仪,为每名巡逻队员和监控室配备对讲机。扩大巡护、搜索范围,提高对可疑迹象的查证、监视、搜索以及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实现空、地协调联动,做到候鸟迁徙路线全程跟踪保护。
图为 生机勃勃的永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奉正云 摄
据统计,师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动物资源共219种,其中鸟类176种,哺乳类15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2种,鱼类15种,植物资源共2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6种。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优美、食物充足,保护区内含有河流湖泊、沼泽滩涂等不同类型,为候鸟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昔日干涸的盐碱地如今风景美如画,整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编后:近年来,师市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与治理,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和质量成色,打造出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三师。在此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自身做起,当好生态卫士,珍爱我们的家园。让第三师叶尔羌河中下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让这里真正成为迁徙候鸟的天堂,将水清岸绿景美的新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