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十批广东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以来,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在粤兵两地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各项重点任务,扎根三师图木舒克市,砥砺前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援疆篇章。
精准发力 打造援疆项目新亮点
2023年至今,工作队科学统筹援疆项目,安排对口援疆资金超26亿元,启动超197个项目。项目规划紧扣兵团深化改革方向与师市发展定位,打造出多个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粤兵之家”解决了外来建设者的居住难题,成为温暖港湾;“粤兵消防站”提升了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守护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的“粤兵图书馆”,为师生打开知识宝库。工作队还设立专项资金开展惠民微实事活动,解决基层团场道路破损、公共设施缺失等问题,让援疆成果惠及师市群众。
项目推进中,工作队创新管理模式,成立项目管理专班,建立援疆干部人才挂点重点项目机制。从项目计划编制、建设管理,到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严格规范。在图木舒克经开区达坂山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中,工作队成员扎根一线。面对复杂技术难题,他们日夜坚守,协调各方专家,组织多次技术研讨会议,经过上百次试验,成功攻克难题,确保项目按时完工。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提升了园区污水处理能力,为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奠定基础。
产业援疆 带动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
工作队落实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产业援疆“双向赋能、布局全疆”的理念,打破固定结对关系,推动广新控股投资37.2亿元建设玉米深加工及配套热电联产项目落地四师可克达拉市;促成广东能源投资约38亿元,于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建设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推动克拉玛依30万千瓦光伏算电协同一体化项目落地。
图为 广东能源四十五团前海镇光伏基地项目。
围绕师市独特区位与丰富资源优势,推动中顺农业油莎豆深加工项目落户师市,支持四十五团前海镇红枣精深加工产业建设项目。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上,助力纺织服装和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支持推进织布项目,完善了纺织服装产业链。在光伏发电产业领域,工作队积极协调,推动多个大型项目并网发电与开工建设,为绿色能源产业注入动力。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工作队主要领导带队,多次外出招商,拜访数十家商协会与企业。成功吸引广东省广物集团等10家企业落户师市,投资领域涵盖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总投资额达25.42亿元。为促成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工作队成员不辞辛劳,往返企业总部与师市十余次。他们详细介绍师市资源优势与优惠政策,经过数月努力,成功签约,为当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注入活力,带动周边上千农户增收。
消费扶贫成效突出。通过实施“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工作队组织师市优质农副产品到广东参展,在广州、东莞、江门、肇庆等地开设线下体验馆。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广东省销售额连年大幅增长,帮助农户将丰收果实转化为收入。累计组织50余场农产品展销活动,新疆特色农产品在粤销售额突破4.5亿元,带动超5000户农户增收。建成粤疆品汇仓储物流中心,直供大湾区商超7.1万吨农产品,流通成本降低18%。
教育援疆 用知识照亮未来
教育援疆是广东援疆的重点工作。工作队持续加大支持力度,选派超200名援疆教育人才、支教团大学生奔赴师市多所学校支教。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广东多地学校共享教学教研资源,组织上百场线上教研活动,实现粤兵两地师生同上一堂课。“粤兵同上一堂课”项目覆盖语文、心理健康教育、艺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联动的方式,让粤兵两地师生跨越地理距离,共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于云端会面中携手成长。
面对师市中学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情况,援疆教师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英语电影配音、情景对话等学习情境,组织英语角、英语短剧表演等特色活动。在他们的努力下,所教班级英语成绩显著提升,多名学生在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奖。在近年的全国英语竞赛中,师市中学在援疆教师指导下的参赛学生获奖率达30%,成绩提升幅度在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为提升师市教育“造血”能力,援疆教师团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结对数量逐年增加。通过上市级、校级示范课,举办培训讲座等方式,培训师市教师数千人次。在职业教育领域,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在援疆教师团队指导下,师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同时,借鉴广东东莞职教的经验成果,积极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先后与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新疆福瑞装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润科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与就业的优质平台,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三方共赢。
图为 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在2025年新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斩获物流服务与管理项目等2个一等奖,再度刷新校史最佳战绩。图为比赛现场。
此外,在援疆教师团队的帮扶下,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机电应用技术2个兵团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获配套资金3000万元,成为兵团唯一一所具有2个品牌专业群的中职校,为中职双优校建设打下扎实基础;2024年被评为兵团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是唯一一所中职学校上榜;2025年3月中职校办学达标验收顺利通过。打造优质校园文化社团93个,其中足球社团获2024年兵团冠军,舞蹈《茉莉花》获兵团文化素养大赛一等奖。在援疆教师指导下,教师侯俊莉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茶艺”项目铜牌,是兵团在此赛事中历史性的突破;援疆教师陈明杰代表兵团参加全国农广校教师说课大赛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在工作队持续不断的推动下,师市职校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突破性成绩,2021年至今共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0个,自治区级奖项71个,地区级别竞赛中获得前三名达70人次。
医疗援疆 守护群众健康
工作队聚焦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民生福祉提升,打造南疆医疗高地。共投入医疗卫生援疆资金2.28亿元,开展各类卫生援疆项目9个,支持师市医共体推进硬件升级工程,实现跨越发展,全面提升师市医疗服务能力。
图为 4月23日至27日,广东省名中医董明国(中)、薛爱国(左五)、周光辉(右五)和省级非遗毫火针项目传承人李洁(右四)一行赴师市开展“莞香杏林湾区名中医援疆行”系列活动。
图为 5月7日至14日,由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师市团委联合东莞市团委等多方精心策划的莞疆少年手拉手“三同”(同吃、同住、同学习)结对交流活动走进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全力推动广东医科大学与师市总医院合作共建“三甲”医院,实现“签约、挂牌、进驻”落地三同步,打造高水平医疗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援疆工作精准帮扶共建的新突破。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实施“精准滴灌”“固定支援+柔性补强”人才支援模式,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模式,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深化粤兵协同机制,广东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5+1”医教研平台,建立莞图消化内科、莞图眼科等专科联盟,构建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实施“师带徒”模式,实现人才本土化,累计为受援地传帮带医疗骨干100余人,分层分类培训2.1万人次。
在新疆首创卫生健康副校长机制,真正实现卫生健康工作从苗子抓起。组建“粤医相伴”健康宣讲团,有效提升师市职工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为师市职工群众免费开展500余例白内障手术。开展粤新消结行专项行动,开展母婴安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率及母婴死亡率。创建四十九团海安镇、五十一团唐驿镇基层示范医院,引领标杆,促进基层医疗质量新提升;打造卫生健康示范连队,树立典型,引领卫生健康素质大跨越。积极推动广东援疆医生送健康到基层系列活动,累计完成诊疗服务12万余人次,实施高难度手术1万余台,开展基层义诊100余场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提升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文化润疆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文化润疆工作稳步推进。工作队投入资金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推动岭南文化进疆,邀请广东专业人员开展龙舟文化体验、中医药文化讲座等特色活动。组织东莞非遗文化进校园交流活动,让醒狮、莞香等岭南文化瑰宝在师市校园绽放光彩。在东莞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工作队精心策划展示与互动环节。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醒狮技艺,让学生亲手制作莞香,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常态化组织开展“粤兵情深 翰墨礼赞”书法绘画作品征集、东莞非遗文化进校园交流、“龙腾狮跃”粤兵两地一家亲舞龙舞狮交流活动、“粤疆来·2024年兵地校园中华诗词大会”粤疆交流赛、“粤兵同上一堂课”、“石榴籽”杯校园足球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推动各族职工群众互嵌式发展,促进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五个认同”。投入文化润疆资金2000余万元,修缮、新建基层文化场馆15个。举办各类岭南文化活动90余场,参与职工群众达2万余人次。
图为 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工作队推动粤兵两地交流互访,组织文艺团体互演,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经典粤疆来”等大型文艺演出、系列文化赛事,展示援疆成果,促进两地文化交融。共组织粤兵两地文艺团体互演30余次,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参与观众累计达5万余人次。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汇聚团结力量
认真落实镇团结对帮扶工作。从2023年对口结对19个团场,到2024年创新采用“1+6”个城市的结对模式,在此期间,工作队累计捐赠帮扶资金超过1000万元。这一系列举措搭建起了一座跨越万里的合作桥梁,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广泛汇聚慈善总会、高校、民营企业家等多元社会力量,加强和广东爱心企业的联系,积极搭建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为师市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各族学生能够有机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让爱与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为援疆事业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力,共谱民族团结与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以龙狮文化为“小切口”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变化”,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持续举办青少年足球联赛、篮球赛等交流赛事,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通过举办粤兵青少年“三交”品牌活动,组织参加粤兵两地开展的传统文化、文艺体育等特色“三交”品牌活动,覆盖约2000人。新华网客户端为此发表《广东援疆驻新疆兵团三师工作队:用心用情讲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总点击量达到94.4万人次。
稳步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成效显著。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趣味教学等形式大力实施培训工程,致力于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师市推广普及率达100%;援疆教师团队创新运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法,并组织演讲、朗诵活动,激发学员学习热情,让学员在语言测试中成绩优异;同时加大推普宣传,创新开设高级班,助力3000余名职工群众再就业,且推广全程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语言相通促进民族交流,凝聚发展合力。
近年来,工作队牢记使命,勇挑重担,在各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未来,工作队将继续以饱满热情扎实工作,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贡献更多广东力量,续写精彩援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