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商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18 12:04: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杨莉 刘欣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文化赋能、旅游引流、商业联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商业为支撑,立足唐王城百姓大舞台、乡村旅游、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唐王城遗址等特色资源,积极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非遗演绎 文化为魂
  7月10日,东莞市大朗镇巷头木偶剧《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非遗展演活动在唐王城百姓大舞台精彩上演。精美的木偶造型、娴熟的操控技艺与生动剧情交织,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
  居民张雨婷说:“第一次看木偶戏,唱的是粤语版的《三打白骨精》,感觉很新颖,看到后台的工作人员一直手掌木偶很辛苦,这些非遗传承人很令人钦佩。”
  从歌舞器乐表演到戏曲杂技展示,唐王城百姓大舞台作为师市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每周都有不同主题的演出,真正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特色”,极大地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每次百姓大舞台的演出还没开始,就聚集了不少市民,热闹的氛围也带动周边餐饮、零售、住宿等业态的消费活力。”师市文化馆馆长朱德霖说,今年以来,唐王城百姓大舞台已陆续推出45场演出,累计吸引观众超5万人次。这些数据不仅印证文化市场的吸引力,更凸显商文旅融合的潜力。
乡村旅游 生态为基
  百亩花海绽放、庭院经济焕彩、生态果园硕果累累……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成为师市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花海,感受大自然的芬芳;体验果蔬采摘,品尝新鲜的农家味道;入住特色民宿,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
  十八连还深度挖掘兵团文化,打造“兵团记忆”红色研学路线。游客们通过参观团史馆、聆听老军垦的故事,深入了解兵团人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在旅游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助农的发展思路,十八连重点培育旅游产业,结合“一连一品”建设、生态观光农业、庭院经济等要素,利用大漠风情、千年胡杨、唐王城遗址等特色资源,围绕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建景点,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着力打造“花香唐王驿”旅游景区,走活了乡村振兴之路。
  现在的乡村旅游,早已不再只是“吃农家菜、住农家乐”,已经从卖环境向卖场景、卖创意转变,涵盖观光、休闲、康养、避暑、耕读、研学、娱乐等诸多产品体系。
  四十四团永安镇十八连党支部书记周林说:“自从发展乡村旅游以后,连队变化太大了,农副产品有了销路,研学路线的推出不仅传承兵团文化,还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奋斗历程。乡村旅游带动职工年均增收超3.7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景区联动 协同发展
  唐王城遗址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军事要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图木舒克土陶技艺馆则展示当地传统的土陶制作工艺,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土陶作品,还可以亲手参与土陶制作,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感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独特生态景观组合,成为师市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这些景点联动形成“历史文化游+生态休闲游+民俗体验游”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师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旅游工作负责人刘欣说:“我们将持续深化商文旅融合,让旅游体验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精不精’跃升,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力打造‘唐王城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让师市成为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消费升级 产业增效
  唐王城百姓大舞台、图木舒克市人民广场“跳蚤市场”、学院街夜市以及各个景区周边,餐饮、零售、住宿等业态融合激发市场活力……商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也带动周边商业的繁荣发展。
  特色美食街区汇聚各地美食,让游客在欣赏演出和美景的同时,实现“白天有得玩、晚上有得逛,随时能尝鲜”。
  四十四团永安镇六连居民耿畅窈说:“自从学院街夜市建设以来,带动了六连的经济发展,我们很多人开始摆摊做生意,增加收入。”
  据统计,今年以来,师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1月—7月,预计接待游客176.71万人次,同比增长20.26%;预计游客总花费9.12亿元,同比增长15.74%。
  如今,师市正以商文旅融合为引擎,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文旅业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通过打造更多的精品文化活动,开发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线路和产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图木舒克市打造成丝路文旅新高地,让更多游客领略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