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生活性服务业提质 职工群众幸福增效

发布时间:2025-07-30 12:17: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陈明珠 阿布力孜·拜克热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是实现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同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多措并举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既为职工群众带来实惠,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7月10日,在新疆鸿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家政讲师针对新房装修后常见的水泥残留、油漆清理等问题,向学员们展示实木家具、皮质沙发等不同材质家具的清洁方法。培训涵盖清洁剂科学选用和擦拭手法规范操作,通过系统化教学,让家政服务从单纯的“体力劳动”提升至专业的“技术工作”。
  据了解,新疆鸿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目前已形成涵盖日常保洁、“开荒”保洁、专业护工、育儿等多元化服务体系。为提升服务专业性,公司率先推进员工制改革,通过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开展岗前培训、完善社会保障,打造出一支稳定的职业化服务队伍。
  “规范管理是品牌的根基。”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紫赫介绍,公司正以标准化服务流程,推动家政服务从“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
  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同时,公司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2023年起,针对空巢老人及行动不便群体推出的免费清扫服务已惠及100余人次。
  家政服务业是服务民生、促进妇女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相比传统全职工作,具备时间灵活、门槛较低等优势,适合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妇女。
  曾是全职妈妈的李振艳,通过公司培训掌握专业技能,成为新签订劳务合同的保洁员,不仅月收入稳定增长,还重获社会价值感。“每次看到客户满意的笑容,都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她的感慨道出了70余名同事的共同心声。
  如今,新疆鸿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累计服务3000余户家庭,这一数字背后,反映出市民生活方式的悄然转变。“下班回家就能享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而且售后服务特别贴心。”市民艾比拜·艾力的评价,揭示了专业化家政服务已成为现代家庭的“刚需”。
  如果说家政服务解决了“家务难题”,社区食堂则温暖了“银发餐桌”。临近中午,四十四团永安镇恒美小区社区食堂里,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已备好,几位老人在档口前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菜品。他们表示,社区食堂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在家门口就能吃得方便、吃得舒心。社区食堂充分考虑到留守老人多的特点,针对65岁以上老人和10岁以下儿童推出5折优惠。
  “饭菜不咸不辣,环境卫生整洁,工作人员还帮忙打饭,这个食堂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居民张振龙夫妇带着孙子成为这里的常客。
  社区食堂采用“政府主导、国企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通过差异化补贴和提供多元化服务实现可持续运营。自今年5月开业以来,日均服务超百人,不仅有效解决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愁”的难题,还搭建起邻里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使“舌尖上的幸福”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一抹温暖亮色。
  “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在唐王城吾家乐宝康养院,老人们的欢声笑语为“夕阳红”增添色彩。棋牌室的对弈声、活动大厅的合唱声、护理员与老人的交谈声,构成温馨和谐的养老图景。“护理员很贴心,三菜一汤的伙食也合口味。”入住3个月的翟汉翠老人说,这里让她和瘫痪的老伴重拾幸福感。
  近年来,师市增加投入对3家养老院全面升级,让适老化改造惠及更多老年人;精心组织80人次护理员参与专业培训,以技能提升筑牢养老防线。从硬件优化到服务提升,从生活照料到精神关怀,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
  从家政服务的职业化转型到社区食堂的暖心运营,再到养老服务的全面升级,师市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线,编织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民生服务网。这些举措不仅激活“居家经济”“银发经济”等新消费增长点,更通过就业带动、服务创新、生态构建,为师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温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