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事要闻

交通互联 产业共赢 就业惠民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激活兵地融合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22 12:02:00来源:第三师融媒体中心作者:哈尼克孜·哪斯尔 邵红编辑:丁文慧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推进兵地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新疆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意义,兵地只有大融合才能实现大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在规划共绘、产业共兴、民生共享等领域与地方深度融合,不断创新“嵌”的方式,深化“融”的内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协同发展之路。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搭建融合发展“快车道”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更是兵地融合的坚实桥梁。师市坚持兵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一张图、建设一张网”,近年来已建成图昆公路、图巴公路等31条兵地融合公路,总里程超1300公里。
  过去,图木舒克市至巴楚县的通行时间需要一个半小时,如今依托双向四车道的图巴公路,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不仅惠及沿线14万职工群众,更让区域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实现高效流转。这一变化,师市企业家李三保感受尤为深刻。
  而作出这一决策的背后,图巴公路带来的便利是关键支撑。
  “巴楚县用工资源更丰富,人口基数大,加上便利的交通,开店条件十分成熟。”2个月前,李三保在巴楚县开设了超市分店,他坦言,交通的改善让超市运营迎来多重利好:商品配送时间比原来缩短20分钟,双向四车道的设计让车辆行驶更安全;超市每年从恰尔巴格乡及周边采购的上百万元农副产品,大多分布在图巴公路两侧,物资运输效率显著提升,采购成本大幅降低。
  从“一个半小时车程”到“半小时通达”,图巴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兵地融合的发展线、民生线。在“规划一张图、建设一张网”的理念指引下,师市正以交通为纽带,持续推动兵地在经济、民生等领域深度融合,让更多像李三保这样的企业家扎根发展,让沿线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同书写兵地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产业合作共赢,奏响融合发展“最强音”
  在四十九团海安镇十八连与巴楚县恰尔巴格乡阿勒台买里(4)村的连村共建中,两地以科技为纽带、产业为载体,通过组织共建、技术共享、产业共创,走出兵地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阿勒台买里(4)村棉花示范基地,依托十八连农业科技指导及“干播湿出”技术种下的棉花根系茁壮,长势良好。此前,两地因发展理念、技术水平差异,棉花产量差距明显,如今借助兵团先进的农业技术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模式优化,产量品质双提升,群众增收渠道拓宽。
  近年来,十八连党支部以连村共建为抓手,用惠民资金打造民生产业项目,依托尹飞虎院士团队建高标准枣园,以棉花、核桃示范田为突破口,把“技术课堂”设到田间。十八连党支部书记李腾表示,去年在阿勒台买里(4)村打造的棉花示范基地,亩均年产达586公斤,较往年增产43%。
  技术帮扶覆盖多领域,十八连在红枣、核桃种植上开展一对一指导。外力·努尔艾合买提种植的核桃,曾因树密通风差挂果少,学了修剪施肥技术后,亩产提高了很多。他逢人就说:“要不是十八连兄弟的帮助,我的核桃产量也不会越来越高,真的太感谢他们了。”
  产业融合是连村共建的“硬支撑”。在两地共建的疆玉果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十八连的红枣与阿勒台买里(4)村的核桃被加工成枣夹核桃、枣仁派等产品销往全国。
  两地党支部整合资源搞深加工,成立疆玉果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连村共建、连企共建的成果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两地交往越来越密,十八连党支部书记李腾对下一步工作充满信心:“我们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领结对连村群众增进‘五个认同’,推动兵地互嵌式发展,不断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形成最大合力,实现互利共赢。”
携手搭建就业平台,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师市与喀什地区各县乡以“兵地联动”为抓手,通过专场招聘拓渠道、重点项目扩岗位,为群众搭建起稳定增收的“快车道”。
  近日,“职达未来,共赴新程”专场招聘会在永安坝街道永安坝社区热闹开场。这场由兵地双方协同打造的就业盛会,吸引了师市、巴楚县两地370余名求职者参与,涵盖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
  招聘会不仅是岗位的“供需对接站”,更成为兵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桥梁”——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0余人,既为巴楚县求职者送去“饭碗”,也为两地深化合作、资源互补注入新动能。
  “我们组织各乡镇60多名求职者参会,就是要通过兵地合作,让大家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一起往前奔。”巴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办工作人员努尔江·麦麦提告诉记者。
  如果说招聘会是“及时雨”,那么重点产业项目就是稳定就业的“压舱石”。
  9月8日,走进师市2024年引进的重点项目——新疆苏锦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作业,AGV智能小车穿梭运料,一幅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生产图景映入眼帘。作为总投资7.2亿元的30万锭棉纺纱项目,企业从去年5月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数月,如今已实现日均70—80吨纯棉纺纱的产能,产品远销广东、福建、山东等地,订单量持续攀升。
  产能扩张的背后,是企业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目前,新疆苏锦纺织有限公司已吸纳近6000名群众就业,其中仅从图木舒克市周边县市就招聘200余人。
  来自麦盖提县的阿衣姑·艾买尔夫妇,正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今年4月入职公司后,短短几个月,夫妻二人总共月收入超1万元。
  “包吃包住,还有夫妻宿舍,三餐也合口味,在这里上班心里踏实。”阿衣姑·艾买尔的笑容里,满是对稳定生活的满足。
  从路网交织打通融合脉络,到产业携手激活发展潜能,再到就业联动筑牢民生根基,师市以“兵地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将“融”的文章写在基础设施的每一条通道上、产业协作的每一个环节里、群众增收的每一份期盼中。
  未来,随着兵地在规划、产业、民生领域的融合不断走向纵深,两地将继续以协同发展凝聚合力,以互嵌共生增进认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步履不停,共同绘就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幸福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