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没完全驱散田间薄雾,王富权已扛着农具,脚步匆匆赶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永安镇十五连的棉田开始劳作。这位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庄稼汉,眼神满是对土地的执着与热忱。
他俯下身仔细端详每一株棉花,手指轻拂棉叶,仿佛在和老朋友打招呼。“今年棉花长势不错,就是得留意病虫害。”他喃喃自语,随即认真检查起棉花枝叶。
王富权的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最初,他只凭着一股蛮劲在地里忙活,收成却总不尽如人意。“那时候看着别人家棉花长得又高又壮,棉桃结得又多又大,我是真着急啊。”回忆起过往,王富权脸上难掩无奈。但他没有被困难打垮,骨子里的韧劲推着他四处寻求种植窍门:订阅农业报刊,一有空就捧着读;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要么跑去请教连队技术员,要么和其他有经验的种植户交流。
除棉花外,王富权还种着28亩红枣、60亩小麦。对红枣,他倾注大量心血:枣树开花时细察花期、判断坐果;结果后精心疏果、施肥,确保红枣充分吸收养分、品相饱满诱人。60亩小麦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产量超过连队平均水平。
王富权不仅自己种植有方,还乐于把经验分享给身边的职工群众。在连队种植交流会上,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种植心得:“选种得根据咱们这儿的气候、土壤来,不能盲目跟风。病虫害要趁早防治,平时多观察,发现苗头就及时处理,别等蔓延开了才着急……”
农闲时,职工们总爱往王富权的地里跑,找他请教种植问题。职工老李的棉花叶片发黄,急得团团转。王富权得知后,立刻跟着老李去棉田,蹲在地里仔细查看,了解种植管理情况。“这是施肥量没掌握好,有点烧根了。”王富权判断后,耐心指导老李后续调整施肥、浇水的方法。在他的帮助下,老李的棉花很快恢复了生机。
像这样对身边人施以援手的情况,在王富权身上数不胜数。他和职工群众互相支持、彼此帮扶,一同在这片土地上打拼。在他的带动下,连队整体棉花种植水平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靠科学种植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夕阳西下,晚霞为田野披上金色纱衣。王富权结束一天劳作,走在回家小路上,望着远处精心打理的农田,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对他而言,土地不只是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实现价值、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舞台。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与乡亲们正用双手谱写着丰收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