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的伊尔克什坦口岸,只见满载货物的大型卡车排成长队,通过查验后,将驶往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今年1至8月,伊尔克什坦口岸进出口货物达186.9万吨,同比增长67.4%;出入境旅客超2.1万人,同比增长159.15%。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克州以通关能力和通关效率“双提升”为着力点,逐步推动伊尔克什坦口岸由“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门户,近年来,伊尔克什坦口岸持续创新通关模式,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带,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黄金通道”。
今年6月1日,伊尔克什坦口岸货运通道正式启动为期6个月的24小时通关试行,成为我国首个对吉尔吉斯斯坦实行24小时货运通关的公路口岸,也是新疆继霍尔果斯口岸之后第二个、南疆首个全时段货运通关陆路口岸,进一步畅通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物流通道。
通关效率的不断提升,为口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伊尔克什坦海关积极推动“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改革,将出口通关环节从12个精简至4个,目前日通关车辆超1000辆。在旅检通道,该口岸推行“无感通关”模式,通过应用“CT机+智能判图”系统,使旅客通关时间平均缩短60%以上,大幅提升了旅客通关体验。
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加上优惠的招商政策,使伊尔克什坦口岸吸引了众多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落地。伊尔克什坦口岸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新峰介绍,口岸配套建有1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布局全面,涵盖农副产品加工、建材、机电、干果加工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吸纳近600家企业落户。
今年,为进一步促进跨境旅游与经贸合作,克州以边民互市政策为抓手,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运输、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业繁荣发展,进一步激发口岸经济发展活力。
“口岸开通边民互市以来,已认证边民6万人,贸易总额达2000万元,超过2000人从中受益。”克州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地里下提·特来西表示,“我们将抢抓中吉乌铁路建设机遇,把口岸打造成区域生产性物资供应基地、生活性物资保障基地,持续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