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木舒克市的广袤土地上,总有一些身影如胡杨般坚韧,在平凡岁月里书写着不平凡的民族团结故事。四十九团海安镇副团长左文科,便是其中之一。他以赤诚之心、无私奉献,在职工群众之间架起团结的桥梁,成为民族团结的榜样。2021年,他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左文科便将青春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2008年,他怀着满腔热忱从四川来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六团,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初入基层的他,积极熟悉社区环境与居民需求,努力融入基层生活,开启了为人民服务的征程。
2012年,左文科调任四十六团担任二连连长,角色转变意味着更大责任。他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生产情况,带领连队职工开展农业生产,着力提升连队经济发展水平。期间,他结识了亲戚玉苏普·尤鲁斯,从此将这家人的冷暖放在心上。在他的帮助下,玉苏普·尤鲁斯的生活日渐向好,2018年,其种植的棉花纯收入达5万元。
左文科深知,实现真正的民族团结,既要在物质上帮扶,也要在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上引导。这一干便是五年,在他的努力下,连队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2021年8月,左文科调任叶城二牧场副场长,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到牧场,他便深入调研情况,也由此结识了麦麦提·艾提。
麦麦提·艾提是牧场园林连职工,家中种植着20亩果园,却因疏于管理,每年秋季都收成不佳:苹果一半红透落地烂成泥,一半青涩挂枝难入口。左文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常去做他的思想工作:“麦麦提,你这果园好好剪枝、上肥,产量能翻一倍!”麦麦提·艾提却总靠在树干上摆摆手:“不急,收多少算多少,够吃就行。”
直到第二年春季,牧场邀请第三师农科所专家团队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左文科趁机带着技术员来到麦麦提·艾提的果园,帮他分析果树产量低的原因。经实地勘察,技术员发现果园因长期疏于管理,杂草已没过半人高的果树幼苗;不少果树枝桠杂乱,病叶蜷曲枝头,部分树干基部甚至因积水沤出了霉斑。左文科蹲下身拨开齐膝的狗尾草,指着土壤对麦麦提·艾提说:“你瞧这土,硬得跟块砖似的,草抢了果树的水和肥,根系怎么长得好?”
麦麦提·艾提站在果园边,看着本该挂果的树枝空空荡荡,再瞅瞅不远处邻居家齐整的果园,脚尖无意识地蹭着地面,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总觉得果树自己长就行,哪知道这么多门道。”
打那以后,左文科每周末都来麦麦提·艾提的果园,督促他做好管理,还常鼓励他学习果树种植技术:“光靠督促不行,得自己懂行才算真本事。”
麦麦提·艾提的劲头渐渐足了起来。以前果园杂草齐腰深,后来他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去清理,裤脚沾泥也顾不上拍;以前见了病虫害就犯愁,现在翻开笔记本能对号找防治办法,连给果树涂白都能把石灰水调得匀匀的。有回左文科来,正撞见他给桃树疏果,指尖捏着小果子轻轻掰,动作比去年利落大半,地上还摆着分好类的“病果”“过密果”,已有模有样。
两年时间,麦麦提·艾提的果园变了样:原本歪歪扭扭的果树被整枝绑得笔直,行距间干干净净没了杂草,新发的嫩芽绿得发亮。入秋时,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桠,左文科看着麦麦提·艾提黝黑脸上的笑容,心里暖暖的。
尝到种植甜头后,麦麦提·艾提又扩种了20亩果园。面积大了、产量多了,销售却成了新难题。左文科得知后,主动联系销售商,帮他采摘推销苹果。看到麦麦提·艾提的妻子常年在家无业,左文科又主动对接牧场企业,帮她解决了就业问题。在左文科的帮扶下,麦麦提·艾提一家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2024年7月,因工作调整,左文科调任四十九团海安镇工作。麦麦提·艾提得知消息后,立马丢下手里的活到场部找他。看见左文科正在收拾东西,他眼睛一酸,愣了愣问:“左副场长,您要走了吗?”左文科抬头看见是他说:“是啊,我要调任了。
麦麦提·艾提往前挪了挪脚步,轻声说:“您以后常回来看看,可别忘了咱牧场人。”
左文科一边整理东西一边笑道:“我们都是一家人,往后有啥需要帮忙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从四十六团到叶城二牧场,再到四十九团海安镇,左文科以实干与担当书写民族团结篇章。如今,他依然步履不停,在带领职工群众奔向共同富裕、促进民族团结的道路上,他就像一颗永不褪色的“铺路石”,与职工群众共同托举着共赴美好生活的希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产业兴旺、邻里和谐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