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领导之窗 > 组织机构 > 团场(镇) > 五十团夏河镇 > 团场信息

石榴花开五十团:90后姑娘的民族团结情

发布时间:2025-09-21 11:53:00来源:五十团作者:编辑:五十团字号:[大]  [中]  [小][打印本页]

  在五十团夏河镇,有一位90后姑娘——姑再奴·沙吾提,是大家口中“像胡杨一样坚韧的丫头”。13年来,她如胡杨般扎根边疆,以赤子之心在团史馆里深情讲解,在千家万户中奔走帮扶,将民族团结故事写进日常点滴。

   
一个名字的分量  刻在生命里的团结情谊

  1990年的夏天,3个月的姑再奴·沙吾提突发急病虚脱,送医无果,绝望的母亲抱着她踏上归途,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鼓励她们:“不要放弃,孩子会好起来的。”老人每天准时上门,用自家特制的米粥一点点喂给她。第7天,生命垂危的她渐渐有了生机。为了铭记救命之恩,母亲恳求老人给她取名“丽丽”。

  感恩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这个名字提醒我,生命里流淌着民族团结的暖流。”姑再奴·沙吾提讲述这段往事时由衷感慨。

团史馆里的深情  讲好兵团人的家国故事

  大学毕业后,身为“兵三代”的姑再奴·沙吾提回到养育她的家乡。在团史馆讲解员的岗位上,她找到了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纽带。

  “您看这张照片,1955年第一批军垦战士来到这片盐碱地,他们用坎土曼挖出第一口井……”讲解时的姑再奴·沙吾提眼神明亮,声音里满是对先辈的崇敬。她把祖辈屯垦戍边的故事、父辈建设家园的经历融入讲解,让参观者真切感受到戈壁变绿洲的奇迹。一位老兵听完讲解后紧紧握住她的手:“丫头,你讲的不是历史,是我们兵团人的心啊!”

  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她对团史馆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早已熟稔于心,但每次讲解时,那份发自内心的深情,始终如第一次般真挚饱满:“我生在五十团,长在五十团,这里的每寸土地都藏着民族团结的故事,各民族就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跨越亲情的守望  融入生活中的暖心善举

  2013年的冬天,姑再奴·沙吾提在采访中结识了遭遇车祸的李建成一家。颈椎粉碎性骨折导致李建成高位截瘫,妻子孔巧梅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第一次去他家,巧梅阿姨的手冻得通红还在缝补旧衣服,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从那天起,姑再奴·沙吾提成了这个家的常客,米面油、牛奶按时送到,脏活累活抢着干。

  2017年春节前,得知李建成一家要搬新家,已有5个月身孕的姑再奴·沙吾提挺着肚子赶去帮忙。擦玻璃、扫房间、整理杂物,她从清晨忙到傍晚,直到看着一家人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房,才扶着腰悄悄离开。当晚,过度劳累的她出现流产先兆,连夜被送进医院。躺在病床上,她还反复叮嘱丈夫:“千万别告诉巧梅阿姨,别让她分心。”这份牵挂延续了十多年。孔巧梅总对人说:“丽丽对我的好就是女儿对妈妈的好,她就是我的小棉袄、好女儿。”

  在拍摄新闻时,姑再奴·沙吾提结识了因病行走不便、妻子偏瘫的陈全安。从此,上门关心、帮忙买药、叮嘱用药、解决生活难题等成为她的生活常态,比自家孩子还贴心

  她还是瘫痪青年陈晓峰家的常客。2021年,得知陈晓峰家的苹果滞销,姑再奴·沙吾提夫妻俩每天下班后就去果园帮忙选果、装箱,朋友圈里的“爱心苹果”信息刷屏了亲朋好友的手机。半个月时间,帮助陈晓峰卖出价值5000多元的苹果。

平凡岗位的坚守  倾力传播党的声音
  作为团镇文体广电旅游中心的骨干,姑再奴·沙吾提时刻牢记自身肩负的责任,用镜头忠实记录团镇的每一处变迁、用清晰的播报让党的声音顺畅传递到千家万户。团镇的每次宣讲活动,她总是率先报名参与,用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生动讲述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今年8月,三师图木舒克市“石榴花开幸福长”精品党课在五十团夏河镇团史馆开讲,姑再奴·沙吾提担任主讲人,通过深情讲述上海知青乐月珍与少数民族妇女艾莎汗·达吾提相互扶持、“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余汉成扎根戈壁守护职工群众生命健康、职工阿依吐逊汗·沙木沙克虽一生未生育却悉心抚养孤儿长大等典型案例,生动展现出团镇职工群众在党旗引领下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鲜活场景。
荣誉之光  照亮民族团结前行之路
  2021年,姑再奴·沙吾提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2025年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面对荣誉,她总是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就像沙漠里顽强生长的胡杨,姑再奴·沙吾提用坚韧与温情,在五十团夏河镇浇灌出最美的民族团结之花。无论是在团史馆深情讲解,还是在田间地头采访拍摄,或是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她始终记得母亲的话:“丽丽这个名字,是要你做个温暖的人。”